> 正文

中国乐团作答高难度“德奥试卷”

北京日报


(文/高建)如今绝大多数乐迷在谈论“古典音乐”时,已不会去思索这个词语的表述范围了——除时间维度外、这个词语所指的地域维度和风格特征也在不断延展。不过在音乐专业中,“古典音乐”依然通常被限定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德奥音乐为代表的欧洲严肃音乐创作范围内,典型代表就是有着“维也纳三杰”之称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音乐家依然是这门跨越几个世纪的艺术门类中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
    4月7日、8日两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将在两场乐季音乐会中上演7部“维也纳三杰”笔下的经典作品,这样看似回归传统实则极具挑战的曲目安排,如今即使是在古典音乐的发源地欧洲也不多见。一方面是习惯了大编制管弦乐团华丽效果的听众期盼在一场音乐会中听到尽可能多风格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以其工整的结构、明晰的织体、密集的音符而对演奏者提出了极大考验。用乐团艺术家常说的词来表述,这些作品“不遮丑”,每一点小失误都会明白无误地传递到听众耳畔,因此德奥地区以外的乐团若不是在熟稔维也纳音乐风格的指挥家带领下,都会尽量选择避开这样的难题。
    此次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邀请到的指挥家是来自奥地利的莱纳·霍内克,仅就指挥这一职业而言,他的知名度尚不及兄长曼弗雷德·霍内克,但他的另一个身份——维也纳爱乐乐团小提琴首席显然能令业内外由衷叹服。莱纳·霍内克20岁便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三年后成为歌剧院乐团小提琴首席。众所周知,进入享誉世界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在国家歌剧院任职满三年,顺理成章实现这一目标后,莱纳又凭借着出众的艺术能力在而立之年成为爱乐乐团首席,至今已逾25年。除了多次在元旦日的金色大厅面对数亿乐迷奏响维也纳圆舞曲的曼妙旋律外,笔者对他在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中精湛细腻的独奏段落更是印象深刻。而早在2013年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中,莱纳·霍内克便率领奥匈海顿爱乐乐团展示了自己作为一流指挥家的驾驭能力和对维也纳音乐作品的自信解读。
    此次的两场音乐会中,莱纳·霍内克将以小提琴独奏家的身份演奏海顿《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的两首浪漫曲。贝多芬的两首短暂小品将小提琴柔美抒情的歌唱性以及管弦乐团在微弱音量中烘托静谧氛围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与观众心中“乐圣”与命运顽强对抗的固有印象迥然不同,可谁又能猜到它们正是诞生于作曲家饱受耳疾困扰的开端时刻呢?此外,海顿的《D大调第八十六交响曲》首乐章开端21个小节慢板导入部极其舒展,随后过渡至常规的快板主部主题,可谓是“交响曲之父”对这一体裁的自我突破;完成于贝多芬30岁时的《C大调第一交响曲》则显然是其深思熟虑后的慎重决定,尽管尚未达到《第三交响曲“英雄”》的革命性变化,但业已具备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无愧于“从海顿手中接过莫扎特天才灵魂”的高度评价。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多年来在艺术总监吕嘉的带领下耕耘研习德奥音乐作品,不久前的乐季音乐会中,更是以肖斯塔科维奇难得一见的《室内交响曲》展示了堪称顶级弦乐声部实力,相信此番演绎登台,他们能够奏响高贵醇美、令人信服的“维也纳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