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大剧院示范歌剧普及

北京晚报

(记者 罗颖)“哪儿的黄土不埋人”、“萝卜不大长在背(辈)儿上,蚊子再小也有肉”、“都是浮云”……这些台词不是来自于茶馆相声,也不是发生在话剧舞台上,而是出现在国家大剧院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的演出现场。德文演唱、中文对白,在演出前让人有点担心的组合方式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成功,最难能可贵的是《蝙蝠》能够同时满足专业歌剧听众和入门级观众的审美需求,足以成为歌剧普及首选剧目。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还推出了一款歌剧VIP畅音卡,这是大剧院运营以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票务优惠,在歌剧普及之路上,国家大剧院作出了榜样。 

本土化处理歌剧“不掉价” 

似乎人人都知道歌剧是高雅艺术,属于阳春白雪,但一问到是否喜欢听歌剧,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回答都是“听不懂”。一些歌剧专业人士往往对这样的回答嗤之以鼻,却从来不想想普通观众为什么听不懂。一个起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唱法和故事背景与中国文化有很多差异,离老百姓的生活又很遥远,不喜欢听、听不懂很正常。是放弃努力继续自我陶醉,还是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放低身姿引导大众欣赏,始终是歌剧普及之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蝙蝠》的出炉让人眼前一亮。《蝙蝠》最独到的地方便是对这部纯粹的“洋歌剧”进行了本土化的中国式处理,对剧本进行了实验性的中国“剪裁”,尤其是精心设计的中文台词不生硬、不低俗,恰如其分融合剧情,又凸显了饱满的喜剧效果。其实这种尺度把握是相当难的,做得不够会不伦不类,做过了会成为一场闹剧。大剧院的这版《蝙蝠》拿捏得很到位,歌剧的音乐和演唱、戏剧冲突、舞台呈现都严格按照歌剧的标准,一丝不苟,没让歌剧“掉价”;在本土化上下足工夫,又真正拉近了中国观众与歌剧的距离,没有任何隔阂,大家听得尽兴,笑得真诚。 

《蝙蝠》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功不可没。虽然他仅仅出场二十余分钟,但精湛的演技、绝妙的对白,将一个可恨又可笑的狱卒演绎得出神入化,么红、莫华伦、薛皓垠也在他的带动下更加放开地表演。抱着墩布幻想女人、学唱咏叹调《我的太阳》、醉醺醺拿起一只老鼠当电话、将男高音耍得团团转,把上司骗得云山雾罩,最后还用一副闪亮的手铐带走了正在指挥的李心草,代替他在乐池指挥……虽然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小配角,陈佩斯却用自己的表演再次让人想起了他的那句经典台词:“配角儿也照样抢戏。”  

推畅音卡“淘换”歌剧迷 

5000元一张畅音卡,一年之内有16次观赏歌剧的机会,以平均每次312元的价格获得最高800元的歌剧票,每次还能获得4小时免费停车券……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欣赏歌剧,国家大剧院近日推出了一款歌剧VIP畅音卡,如此大力度的优惠让很多观众心动不已。 

“在北京,歌剧观众的群体不大,还有很多观众只知道《卡门》、《茶花女》、《图兰朵》等,对其他同样精彩的歌剧了解不多,这就需要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场,多了解歌剧文化,政策上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就想用3000张畅音卡把北京的歌剧迷都淘换出来。”大剧院市场部负责人解释推出畅音卡的初衷。一张5000元的畅音卡,可以换取16张400元至800元之间的歌剧A类票,对于喜欢歌剧的观众,的确非常实惠。 

一部歌剧,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歌剧,大剧院所要负担的演出成本非常高,即使平均五六百的票全部卖出去,有时还收不回成本,畅音卡的发行意味着大剧院要补贴更多的钱,不过剧院表示并没有把经济账放在第一位,能让大剧院坐满观众是最重要的。不过畅音卡也不是无限制发行,目前限定为3000张,随着发行量的增大,同时要考虑没有畅音卡的观众,大剧院对可兑换的A类票量也会相应作出限制。“我们可以保证大剧院将在第一时间通知畅音卡用户歌剧的开票信息,如果没有订上,还可以用100元现金买400元以下的票,每人限定5张。” 

从5月20日推出到现在,畅音卡已经销售出100多张,除了普通的歌剧观众,还有不少艺术圈内人士购买,包括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韩小明和一些乐手、著名编剧邹静之、著名导演陈薪伊等,指挥家李心草还在自己的微博里为畅音卡打广告,并为广大歌剧爱好者做表率,率先订购两张畅音卡。 

目前,各种购物卡都在推行实名制,同样是储值卡的大剧院畅音卡也实行实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