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奥涅金》是一份优秀的答卷

北京青年报

风靡华盛顿和北京的《纸牌屋》中,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但又非常有趣的细节:第一季开始和第二季结束的关键情节都和歌剧有关,都发生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歌剧院里。人生如戏,歌剧院依然是社会精英文化生活的中心之一。办好国家级的剧院,推进剧院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代文化领域具有战略意义、不容回避的命题。由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与中国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奥涅金》恰如一个绝好的案例,诠释了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

与2010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莫斯科大剧院迪米特里·契尼亚科夫版本相比,阿列克谢·斯捷潘纽克的马林斯基新版更“潮”。莫斯科大剧院的版本于2006年首演,8年来俄罗斯人在舞台艺术上没有停滞不前,布景的视频投射、舞台上苹果的象征功能及色彩冲击、舞台侧面的窗形光线运用、舞台景深的配比,都折射出新意。俄罗斯新生代歌剧演员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如1989年出生的连斯基扮演者叶甫盖尼·阿赫梅多夫,年轻的嗓音迷人至极;女主角塔吉亚娜的扮演者玛丽亚·巴扬金娜形象、气质俱佳,对声音的控制出色;男主角奥涅金的扮演者德米特里·祖耶夫无疑是新生代中的翘楚,他的表演达到了舞台表演与歌唱艺术的平衡。

文化大国都拥有自己“接地气”的剧院管理体系,都是在几百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独特机制,有的脱胎于宫廷剧院的管理体制,如德国的Regie制度、法国的Administrateur制度。就连历史最短的美国,独特的艺术融资体系也是发轫于其社会土壤,虽然早期全部由意大利移民把持,几乎全盘复制了意大利的模式,但很快“嫁接”到了美国本土的商业模式和行为方式。一些后发的小国,如果生搬硬套模仿,结果只能是“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的复兴,几乎就是指挥大师杰捷耶夫折冲樽俎的一人之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的剧院管理体制也是如此。

有效的剧院管理体系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放眼全球,文化大国都有与之地位相匹配的顶级歌剧院,它们历史悠久,各具特色,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底蕴和叫得响的绝活儿。马林斯基剧院和莫斯科大剧院一样,是俄罗斯剧院里的泰山北斗,擅长俄罗斯剧目如《奥涅金》,并有独特的青年艺术家培养体系,近年来蜚声国际的许多新星都是从这两家剧院起步。

马林斯基剧院在圣彼得堡的新址落成是俄罗斯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经济困窘、艺术无以为继的阵痛,新剧院以宏大的制作宣告文化再度获得滋养,延续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命脉。现在每年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已经成为亚洲顶尖的歌剧演出活动,一系列斐然成就显然离不开有效的剧院管理体系。

有效的剧院管理体系能汇聚全球精英。群贤毕至,网罗天下英才而用之。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的《奥涅金》无疑展现了剧院的“板凳深度”,而国家大剧院的联合制作更吸纳了包括田浩江、袁晨野、柯绿娃在内的华人歌唱家。打开近年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节目册,其制作汇聚了国际歌剧界的元老名宿(多明戈、洛林·马泽尔、里欧·努奇)、当红的大师(杰捷耶夫、茵娃·穆拉)和青年才俊(弗朗切斯科·梅里)等,导演和舞台制作班底也比刚开幕时提升了不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尤为突出,年轻但越来越国际化的乐团近年来稳步提升,在杰捷耶夫大师的指挥下演出的《奥涅金》更是达到了国际水准,音色纯正漂亮考究,与舞台上的演员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有效的剧院管理体系能参与国际歌剧生态建设。当今世界主流歌剧院已经日渐形成了色彩分明的鸡尾酒格局,一线的剧院纵横联合,通过联合制作融合艺术思维、拓展剧目、分摊成本,国际歌剧的生态系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再也没有一流的剧院独立于整个体系之外。《奥涅金》的联合制作,不仅再次锻炼了国家大剧院年轻团队的舞台制作能力、统筹组织能力、节目制作水平和艺术演出水平,更是深化两国间人文交流的优秀项目。“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国家大剧院以及国内众多剧院的征程漫长而荣耀。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前任总经理沃尔皮曾感叹,管理歌剧院是“全世界最艰难的工作”,因为小小的剧院里,不同的职业竟然有上百个!协同性、系统性的复杂程度,外人难以想象。而复杂程度远超音乐剧的《奥涅金》的顺利上演,证明了国家大剧院现代化的管理能力,7年来从行政管理岗位到乐团、合唱团,一批“80后”从演出制作到市场开拓再到品牌宣传,几乎是从零开始,实现了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对接,他们是《奥涅金》的幕后英雄,和台上的“80后”们一样值得最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