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思瑶)破败大船在海上飘摇,宛如来到加勒比海盗的地界;三维立体效果堪比《阿凡达》,这是强卡洛·德·莫纳科又一部“电影版歌剧”《漂泊的荷兰人》。
瓦格纳最“苦”之作
2012年为威廉·理查·瓦格纳诞辰200周年,这位前承莫扎特、贝多芬,后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的德国作曲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了纪念这位音乐艺术大师,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节特别选择其真正树立起个人风格的第一部作品《漂泊的荷兰人》作为开幕大戏,也是他创作过的最短的只有两个小时的歌剧。
“这是瓦格纳人生最低谷的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他只用两个月就写完了这部歌剧。”跟随瓦格纳的嫡孙维兰德·瓦格纳学习工作许多年的歌剧导演强卡洛·德·莫纳科介绍道,“那时瓦格纳夫妻感情不和,事业上严重受挫,外面还欠很大一笔债。活得很是痛苦纠结,难怪他会写出靠死亡来救赎的这种经典结局。”
《阿凡达》般的立体歌剧
因为与瓦格纳家族有着极深的渊源,莫纳科无异于是瓦格纳作品的最佳导演选择。这位热爱电影艺术,并试图将电影效果带到歌剧舞台上的导演对于歌剧粉丝并不陌生,记得《托斯卡》剧终时推出的超大神像吗?那些震撼场面和热烈的激情就是莫纳科导演的关键词。加上《漂泊的荷兰人》中,幽灵船、暴风雨、无边无际的大海等剧本本身提供的关键场景,莫纳科恐怕要把剧院翻腾个底朝天。
“第一幕,将有12个投影仪投影制造真正的大海的景象,舞台上还将有丝绸同时翻飞,再现海水流动的质感;同时将有不只一艘真实的“幽灵船”上台,加上雷电大作暴雨倾泻的音效和投影,这将是一部给人《阿凡达》般真实触感的歌剧大戏,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荷兰人那天涯孤旅漂泊的凄惶、永无故乡的绝望,以及最终经受纯洁爱情救赎后一切动荡与苦难烟消云散的悲悯与平静。”在莫纳科的描述里,人们仿佛看到《加勒比海盗》被做成3D版,而穿越在高13米长15米的巨大帆船上的,则是杂技演员和合唱团。
说到此次出演《漂泊的荷兰人》的男女主角,外国组德国男中音托马斯·卡则里、丹麦女高音伊娃·约翰森都是经常在国际舞台演出该剧男女主演的演员;中国组则由章亚伦、孙秀苇分饰男女主角,这也是孙秀苇第一次演出瓦格纳歌剧,德语成为最大的挑战难点。据孙秀苇透露,“此前德语歌剧我只唱过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这一次我一直在练习德语,大年三十还练了十多个小时。”
Q&A:
强卡洛·德·莫纳科:“你从未见过的3D立体歌剧”
TimeOut:《漂泊的荷兰人》要运用12台机器制造真实大海的投影,听起来更像电影。为什么爱把歌剧搞成电影一般?是觉得歌剧过时了需要创新吗?
强卡洛:在当今的世界里,歌剧相比电影而言早已没有那么流行了,也许有一天这个艺术形式就会消失,所以我们要在歌剧制作上下工夫,吸引观众重新走入剧院观看和聆听经典歌剧。
TimeOut:那么你是完全用电影的方式来打造这部歌剧吗?
强卡洛:我本身就是用电影的视角去导演这部歌剧的,所以它和原来那些只是基于舞台剧创作规律的歌剧是不同的。
TimeOut:除了12台机器制造投影,《漂泊的荷兰人》还有什么电影元素吗?
强卡洛:比如剧中荷兰人的船,要从舞台后面推向台前,这是舞台上完成的一个巨大创新。灯光以及各种特效都要像电影一样逼真,观众的座位是围绕着舞台的,他们会有一种在大海里身临其境的感觉。
TimeOut:可说这是部3D电影式的歌剧?
强卡洛:当然,因为电影靠剪辑来完成不同镜头的拼接,歌剧舞台是固定的,就相当于一部只有固定镜头的电影,我要创造一部《阿凡达》般的立体歌剧。
TimeOut:对电影这样感兴趣,说说你喜欢的电影导演吧?
强卡洛:意大利的罗西里尼,我钟爱他所拍摄的二战之后的故事,还有贝托鲁奇,我非常喜欢他拍的《末代皇帝》,我还喜欢马丁·斯科塞斯,他的黑帮题材。中国导演我最喜欢张艺谋,他的作品非常漂亮非常宏大。
TimeOut:你很了解瓦格纳,怎么看这位作曲家?
强卡洛:他是世界上难得的音乐天才,我们这个领域没有瓦格纳就没法活下去了。他的作品总是围绕着一些不可能的爱,通过死亡来救赎人,这也是威尔第歌剧的主题。当然,威尔第曾经提到过瓦格纳并且十分赞赏,可是瓦格纳一辈子都没有提过威尔第。
TimeOut:眼下还有打算导演瓦格纳的其他歌剧给中国观众吗?
强卡洛:《罗恩格林》,中国人结婚都会用到的婚礼进行曲就来自这部歌剧。它有四个小时长,到时候肯定是一场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