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登陆国家大剧院 导演强·卡洛接受记者专访——

用电影方式来诠释《漂泊的荷兰人》

北京青年报

(记者 伦兵)将于4月3日首演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对于国家大剧院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歌剧院对于瓦格纳的歌剧还停留在制作上的模仿和尝试阶段,而瓦格纳的歌剧不仅对于歌唱家的要求极高,对于舞台制作的要求也很高。瓦格纳的歌剧大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内容,这给歌剧导演更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于是,这些年更多形式的瓦格纳歌剧在世界各地大歌剧院中上演,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更有先锋的。而这次国家大剧院演出《漂泊的荷兰人》邀请到曾经执导《托斯卡》的导演强·卡洛·德·莫纳科再次担任导演。强·卡洛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想用跟电影一样的、特别浪漫的方式来诠释《漂泊的荷兰人》。”

曾跟随瓦格纳嫡孙学习

强·卡洛是意大利导演,他执导的《托斯卡》去年成为中国歌剧舞台上最为独特的歌剧作品。这次请他来执导德国歌剧、执导瓦格纳的歌剧,一些人对此还是有些惊奇。然而,强·卡洛却告诉记者:“我曾经跟随瓦格纳的嫡孙学习,作为他的助手参与过拜罗伊特歌剧的制作。”

强·卡洛告诉记者:“瓦格纳的嫡孙维兰德·瓦格纳是20世纪下半叶德国最伟大的歌剧导演,我也在瓦格纳歌剧圣地拜罗伊特工作过,还跟随德国其他的大导演们学习。我一直都很喜欢瓦格纳的作品,他是世界上难得的音乐天才,我们这个领域没有瓦格纳就没法活下去了。意大利人和德国人是不一样类型的人,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强·卡洛还告诉记者:“在意大利人发明了歌剧之后,德国人对其进行了改革,瓦格纳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能找到新的方式把意大利的歌剧改了,这是一种创造。之所以选择《漂泊的荷兰人》,是因为这部歌剧两个月就完成了创作,不像有些歌剧可能要二十几年,所以我觉得这部剧中有着特别的灵性在里面。虽然这是瓦格纳歌剧中最短的一部,但也有两个小时,能够吸引观众的关键就在于这部戏的音乐很好听,情节也非常有趣。”

歌剧是恒久不变的爱恋

一位意大利的导演,头上顶着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父亲的光环,怎么能够执导德国歌剧?强·卡洛说:“我父亲是上世纪非常著名的男高音,会说五种语言。他出演过瓦格纳的歌剧,而且他三分之二的作品都是在德国完成的。他说德语基本和德国人差不多。我的母亲也是歌剧演员,是女高音,我爷爷是作曲家,奶奶也是歌手,所以说我出生在音乐世家,剧场就是我的家和全部世界。我背过一百多部歌剧,这二三十年间能够不看谱就能弹出其中的旋律,我也是唯一在德国的意大利导演,我对歌剧有着非常多的经验,在世界许多大剧院里都导演过歌剧,也和许多大指挥家合作过。歌剧就是我的世界,歌剧院的舞台就是我的家。以至于我的前妻说,我只有把家搬到歌剧院才能在家待着。我爱歌剧,歌剧是我的父亲我的妻子我的情人我的孩子,是我一生中恒久不变的爱恋。”

12台投影机打造电影效果

怎样完成《漂泊的荷兰人》浪漫的诠释?强·卡洛要求用电影的方式来演绎。他告诉记者:“为了营造电影效果,我们使用12台机器绕着12个投影,然后观众也是绕着坐的,这样就能够有在大海中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电影用剪辑来拼接不同的镜头,而歌剧舞台却是固定的,就相当于一部只有固定镜头的电影,但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大家观看一种新的歌剧。观众的感觉就像是在电影院里,一切都是立体的。灯光效果以及各种效果都要像电影一样逼真,同时,我本身就是用电影的视角去导演这部戏的,所以它和原来那些只是基于舞台剧创作规律的歌剧是不一样的,比如剧中荷兰人的船,那个船要从后推向前的,这就是在舞台上完成的一个巨大的创新,并且体现出这版歌剧同电影的一个相似点。”

中国导演里最喜欢张艺谋

强·卡洛还告诉记者:“这次《漂泊的荷兰人》要比《托斯卡》更加复杂。首先我认为,在当今的世界里,歌剧相比电影而言早已经没有那么流行了,也许有一天这个艺术形式就会消失了,所以我们要在歌剧制作上下工夫,要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剧院来观看聆听这些经典歌剧。”至于为什么用电影方式演绎歌剧?他说:“我非常喜欢电影,我喜欢的导演有意大利的罗西里尼,我钟爱他所拍摄的二战之后的故事,还有贝托鲁奇,我非常喜欢他拍的《末代皇帝》,我还喜欢马丁·斯科塞斯。中国导演我最喜欢张艺谋,他的作品非常漂亮非常宏大。”

新闻链接

杂技演员也“漂泊”

(记者 伦兵)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目前开始已经进入了排练阶段,杂技群戏与合唱队的排练首先紧锣密鼓地进行。

记者日前进入国家大剧院的绘景间搭成的排练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艘巨大的木质实景帆船,而这就是《漂泊的荷兰人》中那艘大名鼎鼎的充满了诅咒与恐怖的“幽灵之船”。这艘高达12米的巨大帆船,即使不用亲身登上感受,仅仅是纯粹仰头看上去就已经能体验到那扑面而来的震撼与冲击。

据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排练之所以没有按照以往常规在排练厅进行,而是特意安排在相对宽敞的绘景间内,就是为了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下这艘实景船,即使不配合舞台上亦真亦幻的投影与丝绸掀起的巨浪,也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逼真的舞台情境。

记者看到,为了增加这部歌剧的可看性,大剧院特别邀请了专业的杂技演员来饰演幽灵鬼船上的水手与船员,他们不仅要在高高的桅杆上爬上爬下,不停完成极高难度的肢体动作,而且还要配合一定程度的戏剧表演,生动传达出大海上那风雨飘摇、随船摇晃的感觉。在此之前,大剧院的工作人员还有些担心这些没有丝毫表演经验的杂技演员能否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在排练现场,他们的敬业与灵性,甚至收获了以脾气暴躁和要求严格到苛刻程度的导演强-卡洛的赞赏,本来长达4个小时的排练提前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