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交响旋律讲述中国故事 南北乐团共奏华夏风情

国家大剧院第六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精彩升级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第六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自4月6日启幕以来,通过呈现一批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展现了中国当代交响乐事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也让观众欣赏到交响旋律中迷人的中国故事。4月18日至28日,浙江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将相继亮相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指挥家张艺、吕嘉等将携手王之炅、吕思清、张强、孟萌等艺术名家共同演绎中国交响经典与新作。


指挥家张艺执棒浙江交响乐团上演作曲家于京君的音乐专场

4月18日,指挥家张艺将执棒浙江交响乐团上演作曲家于京君的音乐专场,其中包括《五彩云》、竹笛协奏曲《新柳水令》及交响组曲《社戏》。《五彩云》创作于1991年,是作曲家于京君根据一段即兴的钢琴曲扩展而成的交响诗。这部作品充满灵性而富于变幻,在动听的旋律中仿佛能看到从黎明晨光中透出的五彩云,作品也正因此而得名。该作曾于1992年荣获首届澳大利亚保罗·洛音管弦乐作曲奖,并于1993年由墨尔本交响乐团首演。竹笛协奏曲《新柳水令》将由竹笛演奏家陈悦倾情呈现。作品融合了山东地区的“柳子戏”唱腔曲牌、河北民间管子曲“高山流水”及河北吹打乐“淘金令”等音乐素材,集中展现了作曲家对于中国音乐元素的巧妙运用。于2017年首演的交响组曲《社戏》由三个乐章构成,以浙江戏曲音乐为主脉,通过绍剧、越剧、婺剧这三大地方剧种中选出的元素进行演绎,整部乐曲在精湛的交响乐写法中,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让观众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优美的乡韵。4月20日,指挥家史蒂芬·马尔泽将携手许蕾、朱慧玲、石倚洁、刘嵩虎、沈洋、傲日其愣、韩牟人、李乐八位艺术家,与上海爱乐乐团共同奏响作曲家叶小纲的《草原之歌》。该作由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作词,共十个乐章,全景展现了豪迈辽阔的蒙古民族风情。蒙古族长调、萨满吟诵调、民间歌曲等内容,马头琴、竹笛等民族乐器的演奏都为这部大型交响乐作品增添了亮丽丰富的色彩。在作曲家叶小纲看来,“在内蒙的时光,神色从未有过那么松弛,沃土气息沁心入肺,长调盈满心灵。”4月26日,指挥家奥利维尔·奥沙宁将与四川爱乐乐团再度带来叶小纲作品专场,独奏家胡胜男、王之炅携手歌唱家石倚洁、宋元明将共同演绎《四川音画》及交响曲《长城》。


指挥家张艺将携手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带来朱践耳的《纳西一奇》

4月21日,指挥家张艺将携手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带来朱践耳的《纳西一奇》、杜鸣心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及鲍元恺的《京剧交响曲》。《纳西一奇》以云南纳西族的口弦音乐为基本素材,充分发挥了口弦音色丰富、节奏多变的特点,作曲家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结合纳西族民歌的特点,创作了这部极具民族风韵的交响作品。《京剧交响曲》围绕京剧中生、旦、净、丑四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展开,借助西方交响乐的恢宏气势和艺术手法,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除独立的打击乐段落外,主要由西皮、二黄、曲牌和昆曲四部分组成。鲍元恺介绍:“京剧是中国国粹,交响乐是西方精粹,两种音乐形式的发生环境和受众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在两种形式背后找出共同点。这种把西方经典和东方经典相结合的尝试实际上是一次呕心沥血的创作,从构思到完成花费了三年时间。我们吸收西方音乐,刚开始是为了让观众听西方作品,现在是用西方的乐器演奏中国的故事,使交响乐真正从引入西方到用西方的形式传递中国声音。”4月28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将在吕嘉的执棒下为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带来压轴演出,独奏家张强、吕思清等将与歌唱家孟萌共同演绎赵季平的《第二琵琶协奏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关峡的钢琴协奏曲《奠基者》及陈其钢的新作《江城子》。于今年3月2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世界首演的《江城子》取材自宋代文豪苏轼为悼念亡妻而作的同名词作,是一部为民族女高音、合唱与交响乐团而作的作品。陈其钢表示:“《江城子》表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和寄托。这首词又诗意又空灵,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同时,我自己的生活经历,特别能够让我体会到词的内涵与作者的心态。在创作中,能够把自己生活感触深入地、真诚地、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是我唯一的追求和原则。”这部作品将再度由女高音歌唱家孟萌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唱响音乐厅的舞台,助力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