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歌剧《兰花花》举办赏听会

张千一带领主演 唱响黄土高坡动人悲歌

国家大剧院

作曲家张千一 王小京/摄

国家大剧院以经典陕北民歌《兰花花》为灵感,携手作曲家张千一、编剧赵大鸣、指挥张国勇、导演陈薪伊等,历时6年构思与创作,推出中国原创歌剧《兰花花》,讲述了黄土高原上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命运。该剧即将于10月1日至5日国庆黄金档期与观众见面。
9月14日上午,国家大剧院举办了歌剧《兰花花》的音乐赏听会,作曲家张千一为媒体介绍了这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历程,并剖析讲解了剧中《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自从那一天》《人群里我是一只羊》《怎么办》等精彩唱段。在主演赵丽丽、张英席、薛皓垠、关致京的深情演唱中,媒体“抢鲜”感受这部歌剧的音乐魅力。


作曲家张千一为媒体介绍歌剧《兰花花》的音乐创作历程 王小京/摄

唱段介绍
二幕二曲 三幕二场五曲 四幕四曲 兰花花、骆驼子“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是兰花花与骆驼子这对儿恋人重要的爱情表达唱段。其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质朴单纯。尤其唱中“天上”“心上”同音落音的一高一低,支声复调与心境表达的一分一合,以及“苦(花)音”飘然而至的清新效果,无不从听觉上展示出这个唱段的唯美品质。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在全剧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三次:(1)二幕二曲,兰花花、骆驼子二重唱。第一段为兰花花独唱,第二段是具有支声式复调特征的男女声重唱;(2)三幕二场五曲,骆驼子、兰花花二重唱。以骆驼子远处传来的旋律声部为主,兰花花飘逸的复调声部为辅,后合二而一;(3)四幕四曲 ,兰花花深情而又思念般地独唱。

二幕三曲 周老爷“自从那一天”
这是一首表现人性崩溃的男低音咏叹调。音乐形象生动,音乐性格鲜明,且音乐张力极大。作曲家在总谱上分别标注了“感叹感悟”、“欲望之火”、“紊乱的情绪”、“飘飘欲仙”、“再次紊乱的情绪”、“难以忍耐”、“感慨地”、“急切地”等8种表情术语来概括周老爷“自从那一天”看见兰花花后十分复杂的心理裂变过程。


主演赵丽丽 王小京/摄

二幕七曲 兰花花“怎么办”
这是上半场最后一曲。兰花花在得知自己要嫁给赶羊后心如刀绞,她想要跳入奔腾的黄河中,但却舍弃不下腹中的孩子。她独自呼唤着日夜思念的骆驼哥,不知今后的生活将何去何从。这段旋律表现出了兰花花内心的矛盾,和凄苦、孤单、无助的心境。

三幕二场三曲 赶羊“人群里我就是只羊”
这首忧伤动情的唱段由较为典型的声乐曲体ABABC构成:两个降E小调的A段唱出了赶羊自卑而又令人心酸的伤感;两个由暗至明转入降A大调的B段则表达了赶羊对兰花花的深情爱恋;C段是副歌。赶羊打开心扉地对兰花花倾诉“我是真心地疼你爱你,捧着你放在心里,放在心里”......


作曲家张千一接受媒体采访 王小京/摄

剧目介绍
《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它以质朴、高亢的旋律,直抒胸臆的音乐语言,述写了陕北女子兰花花纯真炽烈的性格和对爱情的追求。这首歌曲从上世纪30年代传唱至今,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国家大剧院以"兰花花"为内容素材,经过重新构思与创作,推出了中国原创歌剧《兰花花》。《兰花花》是国家大剧院第十四部原创歌剧,自2011年项目启动,国家大剧院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经过多次剧本、音乐的探讨与尝试,故事结构大规模改动4次,组织音乐试听会7次,最终于2017年完成该剧,创作过程历时六年。 
国家大剧院选择这一题材创作歌剧,不仅是因为《兰花花》的民间歌曲在中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是看中其背后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特别是最广大的农村社会中,存在着形成已久的伦理道德、礼教文化与个人情感命运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为戏剧和音乐提供了强大的结构基础。以此来创作一部歌剧,即便发端于一首民歌,仍可以积蓄强大的艺术能量,从而达到史诗般壮阔绚烂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