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举办“赏听会”

精彩唱段抒发革命前辈理想与信念

国家大剧院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力邀作曲家印青、剧作家邹静之、指挥家吕嘉、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组成主创团队,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中国原创歌剧《长征》将于7月1日至6日首演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6。


著名作曲家印青分享创作历程和心得 罗晓光/摄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该剧音乐指导黄小曼介绍音乐排练情况 罗晓光/摄

  6月7日,作曲家印青、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该剧音乐指导黄小曼以及歌唱家阎维文、王宏伟、王海涛、王喆、王一凤等剧中主演共同出席歌剧《长征》赏听会,为参加赏听会的青年学生、观众以及媒体记者介绍和演唱了五首剧中的精彩唱段。

  赏听现场


阎维文(左)与王喆(右)合作演唱“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罗晓光/摄

  阎维文与王喆率先出场,合作演唱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一唱段出现在阎维文饰演的彭政委与王喆饰演的洪大夫在瑞金分别之时。曲调不仅饱含深情,也表达出坚定的革命信念。


歌唱家阎维文演唱唱段“寒夜中” 罗晓光/摄

  离别之情还未散去,歌唱家阎维文的唱段“寒夜中”则把观众推向了湘江之战的残酷前线。这一唱段出现在剧中第二幕湘江战役的间隙,面对经过激烈战斗而疲惫不堪、睡着了的红军战士们,彭政委用歌声对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们抒发出无限赞美和感慨,音乐抒情而充满力量,表现出红军不惧强敌、不怕失败的英雄气概。


女高音王一凤演唱“三月桃花心中开”,表达军民鱼水之情 罗晓光/摄

  纵使跋涉千山万水,也有一路绽放的美丽风景。“三月桃花心中开”是歌剧《长征》中一首歌谣体插曲,分别以女声合唱、女声独唱、混声合唱等形式在剧中三次出现。其中,在第三幕,剧中人物万霞演唱了这首歌曲,表达出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要远行的期盼和祝福。在第六幕,延安顺利会师,全体女红军战士唱着这首歌,想起了当年从瑞金出发的情形。歌曲富有地域特色,情感真挚,优美动听,表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深厚的感情。赏听会现场,女高音王一凤通过演唱“三月桃花心中开”,表达着军民鱼水之情。


曾团长饰演者王海涛用歌声表现战友间生死相依之情 罗晓光/摄

 “最痛莫如痛彻骨”是彭政委的战友,剧中人物曾团长演唱的唱段。在第五幕,剧中的彭政委不幸中弹,眼看就要过草地,好兄弟曾团长用刀帮彭政委剜去敌人的子弹。曾团长饰演者王海涛用歌声激励、宽慰他,战友间生死相依之情令人潸然泪下。


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我舍不得离开红军”感人至深 罗晓光/摄

  饰演平伢子的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我舍不得离开红军”同样感人至深。这一唱段出现在剧中第五幕,因试吃野菜中毒、掉队的平伢子深陷沼泽,年轻的生命即将陨落,他用诚挚的歌声表达出对革命队伍的留恋。据作曲家印青介绍,平伢子是令他十分感动的一个角色,也只有红军能将一个17岁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

  印青的话

  赏听会上,著名作曲家印青与观众以及媒体分享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历程和心得,并介绍了该剧的音乐风格:

  “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什么样的音乐形式以及什么样的音乐情感方式,才能在当今的时代准确又新颖地重现出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和情怀,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才能使老、中、青三代观众都能接受并欢迎?我一度踌躇再三。

  重读了许多长征的传记、回忆录,又重读了收藏了多年的四大本《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反复研究了剧本,一个理念逐渐清晰:红军的文化是红色的文化,而红色文化源自于一个特殊的红色基因,这个基因仍然是当下社会所需要和发扬光大的,那就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这就是这部歌剧音乐中的灵魂。因此,此剧的音乐应该既是精英的又是大众的,既要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要传承某一种革命的、红色的基因文化,而所有音乐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这个灵魂的体现。

  在这部歌剧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同其他当代作曲家一样,探索着如何将歌剧音乐强烈的戏剧性张力与人们所熟悉并喜爱的歌谣体的抒情方式相结合,准确又自然地表现出中国人的情绪、情感和情趣,使中国歌剧的音乐在追求国际化、现代化的同时,又能被普通大众接受和喜爱,并由此感受到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