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亮相国家大剧院

现代制作、实力阵容演绎瓦格纳经典爱情悲剧

国家大剧院

8月23日,国家大剧院与大都会歌剧院、波兰华沙国家歌剧院、巴登-巴登节日剧院联合制作理查德·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完成了在大剧院的首度亮相。华人指挥家吕绍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携手杰·亨特·莫里斯、安·彼得森、李晓良等实力派歌唱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长达五个小时的瓦格纳歌剧盛宴。 


监控摄像头将伊索尔德与布兰甘特的行动即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王小京/摄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首演于1865年,这部取材自欧洲中世纪凯尔特人神话传说的经典歌剧,被誉为瓦格纳歌剧创作走向成熟期的里程碑,是瓦格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首演迄今一个半世纪以来,这部歌剧的脚步由德国走向了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骑士特里斯坦与公主伊索尔德的爱情悲剧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热捧与喜爱。跌宕剧情感染一代代观众的同时,瓦格纳在这部歌剧中非凡的音乐创造力更对音乐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整部歌剧的前奏曲中,瓦格纳创造性的使用了由半音构成的“特里斯坦和弦”,利用和声的“未解决”为听众创造出独特的漂浮感,以此来预示剧中男女主角爱情的不圆满。在全剧结束前女主角伊索尔德的咏叹调“爱之死”中,“特里斯坦和弦”留下的和弦难题终于解决,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在死亡中得到了永恒。此外,瓦格纳用黑夜表达爱情圆满,以白昼形容爱情遭到破坏的手法,以及男女主人公以死亡求得爱情永恒的情节,与叔本华为代表的十九世纪德国哲学思潮产生了复杂的关联,使得整部歌剧的情节得到了哲学层面的升华。2017年是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十周年,在这样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国家大剧院选择难度巨大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作为第56部歌剧制作,不仅彰显了十年来大剧院在歌剧制作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时也展现了其在歌剧制作中的自信与不断探索。此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由国家大剧院与大都会歌剧院、波兰华沙国家歌剧院、巴登-巴登节日剧院联合制作。波兰导演特雷林斯基领衔主创团队,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理念超前、场景复杂的现代风格制作。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终于会面,此时的伊索尔德想用毒酒结束二人的生命王小京/摄


立体的舞台设计创造出战舰上的压迫感,每个人物活动在各自的密闭空间中王小京/摄

23日当晚,随着吕绍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奏出前奏曲中经典的旋律,一个圆形雷达扫描图赫然出现在观众眼前。随着音乐情绪的起伏跌宕,雷达图中浮现出一艘战舰在巨浪中前行的画面,象征着剧中男女主角跌宕的命运。随着大幕拉开,巨大的三层舞台呈现出一艘钢铁战舰的横截面。伊索尔德狭小的房间与特里斯坦工作时的控制室同时出现,立体的舞台呈现既创造了属于每个人物的封闭空间,又简洁得展现出同一艘战舰上不同人物的复杂关系。导演特雷林斯基在这个“九宫格”式布局的舞台上充分发挥着艺术想象力,密封门、弹药箱等简单视觉元素凸显着战舰上的黑暗气氛。伊索尔德与仆人布兰甘特挑选毒药时,两台监控摄像头将二人的面部表情、装着各种药水的药包分别投射在舞台上方,将人物与舞台细节以完全出乎观众意料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底层的弹药舱,这对恋人的爱情进入狂喜,爱情的浪漫与周围恐怖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王小京/摄


多次饰演马克国王的李晓良唱演俱佳,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王小京/摄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甲板上的控制室中私会王小京/摄

而在第二幕中,男女主角长达二十分钟的二重唱从甲板顶层的控制室一直持续到甲板底层的弹药库,舞台调度的巨大浮动不仅没有破坏男女主角表达爱情唱段的完整性,视觉中强烈的工业风格与浪漫的音乐旋律造成的巨大冲突,更渲染出爱情达到狂喜时的忘我情绪。饰演特里斯坦的男高音杰·亨特·莫里斯与饰演伊索尔德的女高音歌唱家安·彼得森,在这个篇幅巨大的二重唱中展现出演唱瓦格纳歌剧的丰富经验。厚重的声音在各个音域中都保持着充沛的能量。最终,男低音歌唱家李晓良所饰演的马克国王突然出现,彻底打破了男女主角的甜蜜爱情。作为活跃在欧洲一线的瓦格纳歌剧唱将,此次在大剧院登台是李晓良个人的第十五版“马克国王”。他以一袭白色军装出现在舞台上,象征着白昼的突然出现。凭借对角色的熟稔,李晓良不仅表演情感充沛,咏叹调“特里斯坦,你对我做了这样的事?”同样表现惊艳,投入的演唱博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第三幕场景集中在特里斯坦的病房王小京/摄


特里斯坦的父亲也出现在舞台上王小京/摄

第三幕时,场景切换到了特里斯坦临终前的病房,空旷的房间中一台病床居于中央。垂危之际的特里斯坦用歌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特雷林斯基别出心裁的在此时加入了特里斯坦的父亲和特里斯坦童年的角色。第三幕的结尾时,伊索尔德唱响了全剧最重要的唱段“爱之死”,这一男女主角共赴死亡的时刻向来是最凸显制作理念的场景。在特雷林斯基导演的调度下,男女主角坐在舞台的角落中,优美的旋律在剧院内回响,海面巨大的漩涡逐渐将这对生死恋人吞噬。安·彼得森在这一唱段中发挥了自己的全部实力,动情的演唱催人泪下,将全场观众的情绪调动到了最高潮。
 
在“爱之死”的旋律中,这对恋人迎来了死亡与永恒王小京/摄

作为国家大剧院第四部瓦格纳歌剧制作,此次《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上演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高级编辑、中国音协音乐评论学会理事陈志音评价到:“这个制作的舞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空间的分割非常有效果,置身其中就像看一部大片。舞美突出了很多视觉细节的同时,演员们在导演的指导下同样看点颇多,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符合人物的内心。吕绍嘉指挥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表现非常棒,这样复杂的音乐却表现得如此细致。”中国瓦格纳协会秘书长徐尧则以“老戏骨”来形容男女主角饰演者杰·亨特·莫里斯和安·彼得森,“虽然之前已经通过大都会歌剧院以及巴登-巴登节日剧院对这个制作有所了解,但现场看到这样现代的制作依然很有冲击力。特雷林斯基导演对这部歌剧的理解十分深入,他为演员们设计的舞台调度既符合剧情需要,又能够带给观众惊喜。这两位瓦格纳歌剧领域里的老戏骨所奉献的精彩演技令人难忘,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吕绍嘉的调教下表现出惊人的高素质和协调性,虽然仍有零星的小失误,却毫无疑问是中国的交响乐团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瓦格纳歌剧伴奏。”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李澄则评价到:“在这一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每一个图像和画面都是有意义的,是主人公情与境的的解读,辅助性极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幽会地点竟然是在军舰的最高点——驾驶舱,而且是“沐浴”着北极光,令这个关于爱、夜晚和死亡的故事,又有了新的视觉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