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艾夫曼芭蕾舞团《安娜·卡列尼娜》亮相大剧院舞蹈节

国家大剧院


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演绎传世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王小京/摄

  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笔下的传世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曾被全球无数艺术家搬上银幕和舞台。11月2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这位世界文学史上最为丰富复杂的女性从白纸黑字间走到了芭蕾舞台的中心,为京城观众带来直抵灵魂的感动和震撼。在《安娜·卡列尼娜》首场演出中,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以比电影更鲜活生动的视觉冲击,比戏剧更唯美激烈的情绪表达,比古典芭蕾更动人心弦的张力演绎出了这个经典的俄罗斯故事。无论是复原沙皇俄国风貌的舞美呈现,还是舞者们精致华丽的服装与造型,无一不还原了巨著中的有力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使观众仿佛“穿越”到了十九世纪的俄国。

  “高颜值”舞者深度刻画“爱情纠葛”


舞者们以极具表现力的肢体和强烈真挚的感情展现出蓬勃生命力 王小京/摄


舞团首席舞者玛利亚·阿巴肖娃拥有傲人身高、完美的线条和“颜值” 王小京/摄

  传承俄罗斯不朽精神遗产的力作《安娜·卡列尼娜》是艾夫曼芭蕾舞团革新当代芭蕾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巨大的内在张力使舞剧超越了文字的写实主义,舞者从头到脚都在发射的激情与活力。在舞台上,伴随柴科夫斯基跌宕旋律、在灯光明暗变幻的渲染下,舞者们以极具表现力的肢体和强烈真挚的感情,展现出蓬勃生命力的同时,还揭示了命运悲剧性,追溯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在足尖之上重塑了这部俄罗斯不朽经典。“《安娜·卡列尼娜》不是在讲述过去,而是在述说现在;剧目中所蕴含的永恒情感与当代观众的感情现实密不可分且相互呼应,”艺术总监艾夫曼说。因此,他抛开了托尔斯泰小说中所有的故事副线,将重点集中在了安娜、卡列宁和沃伦斯基的爱情纠葛上。值得一提的是,仅在北京一站出现的舞团首席舞者玛利亚·阿巴肖娃拥有1.75米的傲人身高、完美的线条和“颜值”,饰演渥伦斯基的奥列格·加贝舍夫也高大帅气,天赋极高,两人以出色的技术与表演将这段毁灭性的爱恨纠葛演绎的深入人心。正如艾夫曼大师所说:“他们把每一场演出都当做自己的最后一场演出那样认真,他们没有在饰演角色,他们活在这个角色中。”整部舞剧中,无论是主角的内心独白还是群舞带来的视觉冲击,都在舞台上下形成一种强大气场。舞台上的生命绚烂而孤独、极致而不羁,他们对生命激情渴求的本能,为情感不顾一切的勇气,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舞者们将丰富情绪表达和层层戏剧冲突推至极限

  艾夫曼独特舞蹈语言探索芭蕾精神世界

  作为“俄罗斯芭蕾的新名片”,艾夫曼芭蕾舞团创始人鲍里斯·艾夫曼毕生致力于开创俄罗斯独有的舞蹈语言。他擅于精准把握人物的心理情感冲突,在保持俄罗斯芭蕾流派严谨规范、技巧高超、善于抒情的底蕴之上,融合舞台艺术与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舞蹈风格。艾夫曼将他对舞蹈艺术卓越的理解力和超前的认知,归结为“心理芭蕾”。在艾夫曼芭蕾舞团里,舞者们对于内心的探索从本次上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可见一斑。剧中锐利而强烈的舞蹈动作,与传统芭蕾在人们心目中不食烟火、恬静优雅的印象大相径庭,舞者们将丰富情绪表达和层层戏剧冲突推至极限,并充分利用所有剧场元素丰富芭蕾舞蹈语汇,以唯美丰富的肢体语言,呈现张力十足的戏剧情节,试图唤醒人们对人类无限情感世界的激情,建立与观众们的精神纽带,使观众沉醉在饱满情愫的舞蹈世界里。正如艾夫曼所说:“我全部的舞蹈创作就是为芭蕾寻求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寻找一种能够表达人类精神生活的身体语言。舞蹈对我来说并不是身体上的拓展,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探索。”该剧票房十分火爆,明天还将上演最后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