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艾夫曼的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充满内在张力的作品。他精准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情感冲突,并将展现给观众。他抛开了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所有的故事副线,将重点集中在了安娜、卡列宁和沃伦斯基的爱情纠葛上。艾夫曼用舞蹈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女人的重生。他认为,对爱的激情和渴求是一种人类本能,它促使女主人公奋起反抗当时社会道德准则,让她的母性之爱沦丧,让她的内心世界坍塌,使她义无反顾不计代价地挥霍她的激情,向它臣服并最终为之毁灭。
  艾夫曼认为,他的芭蕾剧不是在讲述过去,而是在述说现在:剧目中所蕴含的永恒的情感与当代观众的感情现实密不可分且相互呼应。生活更为重要的目标是什么?是依照传统保持责任和感情之间的和谐表象,还是臣服于内心真实的情感?我们是否有权毁掉我们的家庭,剥夺一个孩子应得的母爱?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所有这些问题是萦绕在托尔斯泰时代的疑团,也同样是存在于现今的谜题,这些问题从古至今一遍遍不断被问及,却始终没有答案。唯一确定的只是,无论生死我们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同。


原著: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编舞:布里斯·艾夫曼
编剧:列夫·托尔斯泰
作曲:柴科夫斯基
舞美:玛尔格林
服装:维亚切斯拉夫
灯光:格莱布·费尔斯汀斯基



  卡列宁家族的日常生活严格遵守着上层社会的繁文缛节和夫权至上。整个家庭一直维持着表面的和谐与平静,直到安娜对沃伦斯基炽热的爱情打破了这种“理所当然”。但这对恋人的真挚感情却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排挤。
  人们认同着卡列宁的虚伪,只有安娜例外。她对沃伦斯基疯狂深挚的爱恋超越了一切,这种疯狂不仅令她抛下了对儿子的责任,也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上流社会的无聊消遣让她感到窒息,她深陷在情欲的快感中无法自拔。对爱情成瘾的依赖成为安娜痛苦的源泉,使她饱受折磨,并最终使得她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混乱且充满苦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