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举办见面会

华人青年歌唱家致敬战火中消逝的青春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橄榄厅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雕塑前,举行了一场别致的“女兵”见面会 王小京/摄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1月5日至8日,根据瓦西里耶夫的经典小说改编,由唐建平作曲、万方编剧、张国勇指挥、王晓鹰执导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将首次与观众见面。10月21日,在国家大剧院橄榄厅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雕塑前,该剧举行了一场别致的“女兵”见面会。将在该剧中饰演准尉与女兵的歌唱家与媒体及观众见面,并与青年巴扬演奏家阮明园、雕塑作者马文甲及热情观众共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场景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举行“女兵”见面会
  实力派青年歌唱家化身“女兵”致敬青春

  巴扬奏响的悠扬乐音,开启了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兵”见面会,并随着剧中饰演准尉瓦斯科夫的歌唱家刘嵩虎、张扬一声“集合令”,徐晓英、王宏尧、张心、张卓、刘恋,以及宋元明、刘颖、宋倩、郝苗、赵丽丽剧中饰演五位女兵的两组歌唱家,集体亮相。


“女兵们”集体亮相 王小京/摄

  对于曾读过小说原著或是看过影视剧的人们而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那五位青春与生命凋零在残酷战争中的苏联红军女兵——丽达、冉卡、丽莎、索妮娅、嘉丽娅都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而在根据小说改编的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这些人物被作曲家赋予不同的声部,并将通过歌唱家们的角色塑造,来表现年轻女兵们不同的人生轨迹、生活向往,以及在与敌军战斗中青春的消逝。其中,班长丽达由戏剧女高音担任,作为在战火中牺牲的边防军官的妻子、孩子的母亲,她有着强烈的复仇使命感与责任感。敢爱敢恨的“金发美女”冉卡,则由花腔女中音担任。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她高唱着《喀秋莎》将敌人引向绝路而慷慨牺牲。在森林里长大的纯朴姑娘丽莎,由抒情女高音担任。在战斗危机时刻,她为了赶回营地请求增援而勇敢地冲向冰冷阴森的沼泽。由女中音饰演的喜爱诗歌且性格内向的索尼娅,要在剧中与普希金笔下的连斯基亲密对谈,并且在战斗中,以不曾有过的性格爆发勇敢打击敌人。而在孤儿院成长、沉迷美好生活幻想的嘉丽娅由花腔女高音饰演,她虽然胆小稚嫩,却也悲壮的死在战场上。

  在解读人物之余,出演该剧的青年歌唱家纷纷表示,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她们希望通过这部歌剧,向在战火中消逝的青春致敬。

  巴扬声中,“女兵”唱响“小路”
  雕塑像前,热情观众畅言“黎明”情怀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在青年巴扬琴演奏家阮明园的伴奏下,歌唱家们在见面会上唱起了该剧的“在黎明之前”和“一条小路曲曲弯弯”两段重唱,让记者及在场观众抢鲜感受了该剧作曲唐建平所谱写的富有俄罗斯气息的音乐。其中,根据著名的俄罗斯歌曲《小路》创作的重唱“一条小路曲曲弯弯”,被作曲家赋予了全新旋律与艺术表现形式,并在爱情与战争的交织中,在极富俄罗斯特色的巴扬手风琴映衬下,营造出美丽伤感的音乐氛围。


雕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王小京/摄

  当天的见面会中,除了饰演准尉与“女兵”的歌唱家集体亮相之外,雕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马文甲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他表示,希望通过雕塑的独特表现手段,以白桦林中准尉和五位女战士休整的场景,来表现战争背景下的这些鲜活生命的独特个性,并且献礼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外,现场的观众也纷纷表达了他们对于这一题材的情怀。观众范女士表示:“我曾看过前苏联拍摄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其中的女战士形象记忆犹新。特别是艰苦战争年代里,那么美丽的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献出生命,一直感动着我。非常期待大剧院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期待我们这些青年歌唱家们带给我们新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