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假面舞会》为大剧院奠定风格

新京报

(作者 霄汉)5月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威尔第歌剧巨作《假面舞会》,对于这家自制剧目历史仅四年的新生剧院来说意义不亚于里程碑。从《假面舞会》开始,国家大剧院在自制歌剧方面渐入佳境,风格有望从此奠定。

《假面舞会》以18世纪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遇刺身亡的政治事件为题,但加入了剧本作者以及作曲家威尔第本人的改编,以戏说和讽刺的态度在舞台上表现这起事件。由于婚外情、因嫉妒致情杀、女巫一语成谶的预言等情节的加入,使得剧本里暗线密布,弦外之音重重,内心戏份量极高。

国家大剧院迄今为止最受好评的几部戏,比如《茶花女》、《爱之甘醇》与《托斯卡》等,背后都仰仗着国际一线歌剧导演们的雕琢,海宁·布洛克、里帕迪米亚纳、强卡洛·德·莫纳科是这些歌剧收获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执导这版《假面舞会》的乌戈·德·安纳是活跃在意大利顶级歌剧院里的当红导演,这类经典剧目对他来说早就谙熟于心。

国家大剧院自制歌剧一直为人诟病的最大罪名,是只片面追求布景的华丽,而缺乏对内涵以及细节的挖掘。事实上,欧洲大多数歌剧院都已经不再在舞美方面投入大笔金钱,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布景是当前最流行的;但是,一些财力雄厚的歌剧院仍然没有停止在舞美方面进行前沿探索。

最有名的例子是美国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他们的舞台永远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大都会最近上演的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简直创造了舞台美术史上的奇迹,用活动金属板组成的“变形金刚”舞台足以让每名观者屏息好几个小时。

但是,我们同样不应忽视的是大都会歌剧院并没有因为在舞美方面的投资就忽视了其他方面,这里的导演永远在实践着最新的理念;倘若歌唱家的实力较顶级巨星稍逊一筹,是极难在这里赢得登场机会的。

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同样以华丽著称,但确实存在只偏重一端的情况,今年的《漂泊的荷兰人》就是一个因舞美而弃表演的例子。不过,在这版《假面舞会》里,两者在导演的精心调教下取得了平衡,并没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倘若能邀请到更强有力的演员阵容,这将是一个丝毫不亚于大都会的经典制作。

比较遗憾的是,国家大剧院这次没能请来与导演水准相提并论的歌唱家。特别是饰演古斯塔夫三世的两位男高音歌唱家马力乌斯·马内亚和戴玉强的发挥均差强人意,本应当是最出彩的角色,却让人听来索然无味。最大的惊喜在于阔别国内歌剧舞台14年之久的女高音歌唱家和慧,这位近些年来已征服了世界上所有顶级歌剧院的女高音,将完美的诠释赋予了阿米莉亚这个角色。她的演唱收放自如,分寸总能拿捏得恰到好处,毫无疑问是国家大剧院建院以来,出现在歌剧厅里的最优秀的歌唱家之一。

近两年来,除了大剧院自制剧目以外,这里还分别上演过日本斋藤音乐节及韩国国立歌剧院带来的歌剧制作,我们也因此便于将大剧院的歌剧与近邻们做一横向比较。

斋藤带来的《蓝胡子公爵的城堡》体现了日本在各个艺术门类上的领先,特别是大量使用现代舞来作为歌剧演员们的陪衬,再加上舞台上迷幻的灯光效果,打造了一个心理分析味道浓重的精彩制作;韩国国立歌剧院的《艺术家的生涯》于今年5月刚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是一个在舞美方面投资有限的制作,但舞台上简单的几笔勾勒往往曲尽其妙,颇有中国绘画“留白”的意境,朴实无华的画面配合郑明勋大师指挥的音乐,令这个制作感人至深。来自日本与韩国的这两套歌剧都邀请了非常优秀的歌唱家加盟,在音乐方面保证了制作的整体水准。

从国家大剧院近些年来自制剧目的水准来看,还远未达到“赶欧超美”的地步,较两个近邻国家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过,笔者很欣喜地看到这版《假面舞会》标志着国家大剧院在自制剧目终于驶上正轨。经过四年的艰辛尝试,在通过华丽的舞美将无数观众培养成了忠实的歌剧粉丝之后,歌剧制作的重点重回艺术。导演对细节及内涵的挖掘,歌唱家及指挥家对音乐的诠释,将是未来欣赏国家大剧院歌剧的新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