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携两岸名角新秀为观众带来了改编自威尔第同名歌剧的京剧《弄臣》 苏岩/摄
新年伊始,国家大剧院“戏脉同源,两岸迎春”系列演出首先迎来的是台北新剧团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们。1月1日,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携黄宇琳、董洪松、陈晨等两岸名角新秀为国家大剧院的观众带来了改编自威尔第歌剧的同名京剧《弄臣》。戏中展现的复杂人性,悠扬动听的唱腔以及精彩的舞台艺术呈现,让观众领略到了这出新编京剧的魅力与台湾京剧人对于戏曲创新所付出的努力。
俊丑百态,复杂人性展戏台
京剧《弄臣》将原作“时空大挪移”到中国古代,讲述了在子虚乌有的时空里一位弄臣的悲喜人生。
在戏的一开场,李宝春饰演的黎咏德就唱出了“我是一条虫,能蜷又能弓,不怕大脚踩,藏身在缝中”的弄臣心声。为了取悦王爷他做尽了坏事,但同时,他也是慈爱的父亲,为了保护女儿黎吉尔费尽了心思。这对父女在夹缝中求生存,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爱恨与喜怒。作为活在社会暗角里的弄臣黎咏德是可憎还是可怜,也非能用好与坏这些简单标准进行判断。

台北新剧团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们在戏台上将人性中许多的矛盾与无奈铺展开来 苏岩/摄
此外,剧中的其他人物几乎也都过着两面人生,朝中群臣鄙视弄臣的行为,却对弄臣做出了自己鄙视之勾当;说谎不打草稿的王爷唱着“女人的心我最懂”,指责善变的女子,其实自己才冷酷善变。这出戏就是将人性中这许多的矛盾与无奈,在戏台上铺展开来,剧尾的“人生如戏,人人都在唱,俊丑百态现端详,爱深恨深情难放,不知何处是归乡”唱腔更是令现场许多观众动容。
技在戏中,多元手段塑人物
在京剧《弄臣》的舞台上,我们可以发现李宝春不仅将西方歌剧的故事与一些艺术手法融入到京剧的唱念做打中,同时,还运用了魔术、Rap、肚皮舞、地方戏唱腔等元素来展现人物。

李宝春为了把弄臣刻画的更加栩栩如生,还在台上变起了魔术 苏岩/摄
有着“台湾京剧小天后”之称的黄宇琳在上下半场分别饰演乔若凡与史玉莲。这两个人物一个是笑料十足的女丑,另一个是野性火辣的美少女。主攻花旦行的黄宇琳一改往日的戏路,将这两个人物塑造的非常生动。特别是为了能更贴切乔若凡这个人物的身份与性格,还在唱段中借用了评剧的唱腔。而李宝春为了把讨好王爷欢心的弄臣刻画的更加栩栩如生,他还在台上变起了魔术。他一下子将纱巾变成魔术棒,一转身又变出笼中鸟,一抬手又从袖中变出鲜花,将“见人笑背人哭”的弄臣表演得入木三分。此外,王爷的侍女们跳起了肚皮舞,数来宝融入Rap,让现场观众感叹,原来京剧也可以演得这么好玩。
但是,《弄臣》中加入这些元素,不仅是为了好看好玩这么简单。谈起戏中所用的魔术元素,李宝春曾笑称“变魔术肯定比不过刘谦,不过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弄臣这个人物而设计的”。因此,“技在戏中”是这出戏带给观众另外的一个强烈感受。舞台上的呈现手段虽然很多样,但这些手段的运用都是以戏和人物为出发点。现场有老戏迷说道,“虽然手法很新,但是符合京戏的一棵菜精神”。
1月1日的演出之后,台北新剧团在1月2日与3日在国家大剧院仍将为观众继续带来两出精彩的剧目。1月2日的《渭南之战》是李宝春根据父亲李少春排而未演的《战渭南》整编的“新老戏”,这出戏将充分利用京剧手段展现三国人物的尔虞我诈。1月3日的《野猪林》是李少春的代表作,李宝春将向北京的观众展现他对于京剧经典剧目的继承与发扬。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60年代由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拍摄的电影《野猪林》成为京剧经典,而本次大剧院演出,与李宝春搭档的是袁世海的弟子杨赤与杜近芳的弟子丁晓君。半个多世纪后,由两岸京剧传人再演此剧,也使得国家大剧院开年的“戏脉同源,两岸迎春”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