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漂泊的荷兰人》二轮演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目前,参与该剧演出的两组演员已经悉数到位,大剧院的合唱团与管弦乐团也兵分排练厅与歌剧院进行最后的磨合与演练,而“荷兰人”那恢宏壮观的舞台布景也已经连夜安置呈现在舞台之上,只待4月25至28日,风起云涌、扬帆起航。
实现壮观舞台效果 士兵突击完成换景
在去年4月的首轮演出中,《漂泊的荷兰人》那堪比3D魔幻大片的舞台奇景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观众在看过首演之后在微博中激动地写道“太逼真了!电影里的画面即使再真实也只是在银幕中出现,但我今天晚上真的看到了一艘真船扑面而来,简直要冲向观众席了!”
《漂泊的荷兰人》导演强卡洛曾在导演阐述中说过:“这部剧的呈现手法完全是歌剧与电影相结合式的,实景帆船、纱幔、丝绸、投影、灯光等各种效果叠加放大最终营造出电影一样流动而立体的感觉,我要让观众坐在剧场中就能亲身体验到海风扑面而来的气息和海水灌进口中那咸咸的味道。”
国家大剧院最终制作出的版本,可以说把上述这些只存在于这位鬼才导演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一点一滴地真实而完美地还原在了舞台之上:大幕揭开伊始,那真实震撼的大海汪洋场景就深深震撼了所有观众,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挪威船长的帆船不断摇摆,颠簸的甲板上传来船员急促的脚步,3D特效组成的惊涛骇浪咄咄逼人,好像翻滚的巨浪随时可能向观众袭来。并且,大剧院版“荷兰人”的剧情相当紧凑,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长内完全没有中场休息,而这对于制景、换景的要求,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据大剧院舞台技术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说,导演为他们预留的每场之间的换景时间只有不到短短的两分钟。如第二幕,开始的情景是发生在珊塔家中、姑娘们坐在木质的地板上凝望外面波光粼粼的平静大海,在欢快地唱着纺纱歌。而随后将表现荷兰人与珊塔在大海之上的栈桥的定情场面。届时,由六个分体木板组成的天花板将升腾飞起、纱幔垂下、地板下陷,瞬间转变成栈桥上荷兰人和珊塔相互凝望、互诉衷肠的场景,而这一切都是在短短的120秒之内完成,简直是不亚于一次冲锋陷阵的“士兵突击”!
瓦格纳行家聚首大剧院 深情纪念艺术巨人
今年是瓦格纳诞辰200周年,为纪念这位艺术巨人,世界各地的知名剧院都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着各类纪念演出,而4月25至28日上演的大剧院版“荷兰人”卡司阵容,可以说是将国际顶级的“瓦格纳唱将”一网打尽。
伊吉尔·斯林斯、托马斯·卡则里、伊娃·约翰森、弗朗茨·豪拉塔……这些全部是在德奥歌剧界极富经验与才华的知名演员,他们在歌剧舞台上的炙手可热程度完全超乎想象,今年更是成为了众多知名剧院争相邀请的对象。而国家大剧院能够在这些演员密不透风的档期之中,邀请到他们参与“荷兰人”的制作,更是一次极为难得的艺术盛会。
饰演女主角珊塔的丹麦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伊娃·约翰森曾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上一轮荷兰人的演出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与大家合作非常愉快,我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剧院演过快七十多次珊塔了,但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版本是我最喜欢的一版,整体效果华美又震撼。所以这次我又来到了北京,再度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我要奉献给大家一次更加完美的演出!”
而饰演荷兰人的伊吉尔·斯林斯刚刚结束在巴黎歌剧院《齐格佛里德》与《女武神》的演出之后,马上飞抵北京,一头扎进“荷兰人”紧锣密鼓的排练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轮演出当中饰演玛丽的张秋林,也曾在巴黎歌剧院版的《齐格佛里德》中出演主要角色,大剧院版的“荷兰人”将是斯林斯与张秋林今年第二次的舞台聚首。
除了各位主要演员已经进入角色之外,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的表演也是渐入佳境,在上轮演出之后,著名歌唱家刘欢曾评价说:“我完全没有想到大剧院第一次制作瓦格纳的歌剧就能做得这么棒!尤其是合唱团的男声合唱效果特别出色,与国外名团相比,没有丝毫的逊色!”而这一次,管弦乐团与合唱团在经历了一年时间的磨合与历练之后,将为届时走进歌剧院的观众奉献出一次更为纯正的瓦格纳戏剧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