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比作五线谱,7月20、21日,观众们将目睹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芭蕾舞团上演的舞台奇观,便像是五线谱上被激活的音符——35名舞者飞卷而来,随着音乐释放一股股能量, 他们舞姿优雅、敏捷,却又不失幽默,瞬息变幻出一个个完美的几何阵列。
据悉,此次蒙特利尔大芭蕾舞团将上演由著名编舞大师欧汉·纳哈林创作的《飞跃彩虹》,其中7个独立的舞蹈篇章短小精湛、风格迥异,但始终流动着爆炸性的能量。这部舞剧已成为蒙特利尔大芭蕾舞团的保留作品之一。
舞台:35名舞者“释放”能量之舞
美丽的幻想、理智与疯狂的分界、欢快的希伯来式狂欢……这些构成了欧汉·纳哈林编创的现代芭蕾舞《飞越彩虹》的关键词。全剧共由7个独立舞蹈篇章构成:以色列之舞、恰恰恰、捣蛋鬼、黑牛奶、半步舞、戈卢布女王、马宝岛等。
纳哈林的编舞风格类似中国武术,演员体内和演员之间似乎永远有一股流动的能量,这种能量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音乐背景,呈现出奇幻、诙谐、幽默、别致等不同的舞蹈风格。而无论舞者瞬息万变的舞姿,还是舞台上不断变换的阵列,都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几何美感。
在开篇舞蹈《以色列之舞》中,伴随上世纪经典歌曲,35名男女舞者缩在大尺码的黑色礼服中,在舞台上围坐成半圆阵列,每个关节都在舞蹈,身体像弹簧一样迅速蜷曲和瞬间舒展,整个阵列仿佛能量流动呈现出奇特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舞者们像在接受一次次审判,将35件西服抛向舞台中心,然后是35双皮靴,35条裤子,整个过程严谨整齐又富于变幻,充满黑色幽默。
而舞蹈《黑牛奶》中,五个身着麻布长裙的男舞者从木桶中取出泥浆涂抹在面颊和胸部,他们像在执行神秘的宗教仪式,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随着音乐节奏,优雅敏捷地走跑跳, 在五线谱上飞起飞落。
其他如《破坏宝贝》,一名女舞者身穿红色皮靴踩在高跷上,对着话筒假唱,仿佛在释放声音能量,但拙劣的模仿表演传出的是刺耳的女高音。而在电子爵士舞表演中,舞者们都在朝着不同的方向舞蹈,但却无形中因为一股莫名能量彼此相连。《戈卢布皇后》中,一群女舞者穿着笨重古怪的游泳衣,用夸张挺拔的脚尖走动,好像踩着平衡木,同时保持身姿敏捷优雅地舞蹈,体现出女性对能量天然的控制力和平衡美感。
剧场:千名观众“掀起”肢体狂欢
与其他编舞大师不同,纳哈林视野宽阔,不拘一格。他喜欢从全球不同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熟悉的音乐旋律和似曾相识的舞蹈元素成为观众与舞者交流的重要载体。
你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发现皮娜·鲍什表现主义风格的闪亮黑色宴会礼服和裸足,保罗·泰勒充满活力的走跑跳,希伯来式的节日狂欢以及夸张敏捷的苏格兰舞蹈。也可以在脍炙人口的音乐旋律中感受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的不同形式,其中既有马林巴敲击出的灵性激情,也有纯声乐作品的空灵净化,音乐作品大多来自广泛流传的北欧、英国和意大利民谣,中东原创音乐和加利福尼亚民谣,其中包括《绿野仙踪》主题曲《飞越彩虹》。
而在作品《恰恰恰》中,伴随《飞越彩虹》音乐,舞者突然跳下舞台“绑架”观众上台,推搡观众一起舞蹈,整个剧场出现奇特的互动效应,从起初的拘谨到突然释放全部欢乐能量,从恰恰、伦巴到迪斯科,台上和台下共同翩翩起舞,观众和舞者共同体验舞蹈带来的现场快乐。整个过程风趣幽默、有时甚至让人觉得疯疯癫癫,希伯来式的狂欢真正体现了“与民同乐”的艺术教育功能。
在整部作品快要结束的时候,舞者通过画外音,讲述他们自己学舞的故事,自己和舞蹈的关系,对舞蹈的感受和体验,让舞者有机会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心声。而观众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聆听者”而不是“观看者”拉近了与舞者和舞蹈之间的情感距离。
背景链接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当代芭蕾舞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芭蕾舞团有着50多年的辉煌历史。自1957年成立至今,舞团始终坚守古典芭蕾的核心,舞团坚持创新,不断为观众带来全新力作。
为了保持舞团建立之初所设定的国际性地位,舞团在坚持魁北克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与欧洲的一线编舞大师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包括依利·基利安、麦斯·艾克、欧汉·纳哈林等。
欧汉·纳哈林为以色列巴希瓦现代舞团的艺术总监及编舞。他曾与美国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和法国现代舞蹈家莫里斯?贝嘉在20世纪有过合作。他创作的作品均成为世界一流舞团的保留代表作,包括荷兰舞蹈剧场、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里昂歌剧院芭蕾舞团、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以及加拿大蒙特利尔大芭蕾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