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思瑶)从甜水井到“莫理循大街”再到“人民路”,王府井这条金街有太多故事可讲。即将登台的话剧《王府井》分量到底有多重?导演任鸣认为是“原子弹爆炸般”,编剧郑天玮则称此剧将为“北京大爷”正名。
编:疯魔恋上这条街
国家大剧院自打建成便成为了京城的新地标,院方总惦记着筹备部京韵戏剧,献给这座伟大的城市。“所以《王府井》是早在建院时便开始筹备的大戏,比《简·爱》动手还早,只是编剧迟迟无人肯做,找了三个一线编剧,都不肯接手。”邓一江副院长坦言,但这也不能怨编剧拈轻怕重,实在难度太大了,“因为是为整条街立传,不是一店一铺的发家史。”直到北京人艺的郑天玮应承下来。
而郑天玮称,她是被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感动了。陈平曾长期担任东城区领导兼“王府井办”主任,上世纪90年代“王府井整条街的改造都是他负责的,把地刨开了还不能停水电煤气,稍有闪失整条街就会大火冲天,是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我这不就是写个剧本嘛!”但2009年4月1日查资料开写的时候,郑天玮才意识到,“悲惨的日子开始了。”
尽管近30年几乎每日都会走过这条街,真正要写起它来,郑天玮形容“好像谈恋爱”。买了双舒服的鞋,她开始每日在王府井街上晃荡。“凌晨的王府井是一条空街,走着走着天渐渐亮起来,慢慢有人了。到中午天气又热起来,人声鼎沸,渐渐人流散去,到夜里便又是我一个人在街上走,感觉自己就像幽灵。”不疯魔不成活,随着“恋爱”的深入,郑天玮在某个夜里真的走火入魔,“觉得王府井就是一个活人”——《王府井》戏中如魂灵般随时跳进跳出贯穿百年的角色“匾爷”,从此诞生了。
之所以称其为匾爷不言而喻,“匾就是一个人的名字一个店的图腾,现在人叫LOGO,其实也象征着传统。”实际上,这一举措也让整部剧的基调从人艺斯坦尼现实主义中脱离而出,浪漫色彩自此开始蔓延整剧。
最让郑天玮头疼的是王府井资料的稀少,能查到的只有各个店铺进出货的账本,和东单商场合营时店铺人员的证件照。郑天玮设置了帽店“禄顶鸿”和王爷家世代的对手戏,其余如炒肝店老板、太监等常设演员达七十多个。
虽然演员众多,但郑天玮并未设置纯粹的坏蛋,每个人都是理直气壮的爷们儿。甚至为了表现北京人的大气与包容,连太监都变成了英雄。“这回彻底给太监翻了案,跟日本人斗的时候,他为了他干儿子以命抵命,死前喊,‘就让我用这条没根的命,换老祖宗这条有根的街’!”
这样的泪点在剧中可算俯拾皆是,但也不乏嬉笑怒骂、四两拨千斤的笑点。比如袁世凯讨好他的洋顾问,“王府井被改名莫理循大街时,‘Morrison Street’,宣读的人不会念,就变成了‘莫理循屎催的’。”
导:摸爬滚打全在这儿
任鸣导演《王府井》,也许是再恰切不过。他是导京味儿戏的大行家,“我对排北京戏有情结”。没办法,从小就住在史家胡同,工作更是就在王府井大街上,“对这条街,我太了解了,排戏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小时候的任鸣,曾在百货大楼亲手接过张秉贵“一抓准”的糖;去东安市场买莲子羹时,还看到了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抓小偷的情景,至今难忘;再大些,他站在北京饭店门口看国庆大阅兵。“整条街哪家店的酸奶最好吃、哪个铺子的炒肝最香,全门儿清!”虽然此次演出《王府井》为上部,时间跨度为1910年到1949年解放前,但许多老北京的生活积累任鸣一见便知,异常亲切。
在任鸣心里,期待着《王府井》这一自己的第66部戏,能够成为他在50岁时的代表作。导这戏,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在”,“尤其是剧本给了导演很大的二度创作空间,这个戏并不只是我们传统的斯坦尼京味儿戏,它有大量的表现主义色彩、象征主义色彩跟大写意,从景和音乐上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戏的开头和结尾场面会非常的恢弘。舞美上会运用多媒体等写意元素。我觉得自己就像在研究原子弹,这个爆炸的力量将来一定会让观众感到震撼。”
演:住回14平米小平房
《王府井》的男一号佟寿春,任鸣指定于震挑这个大梁。于震,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曾在话剧《骆驼祥子》中饰演祥子、《天下第一楼》中饰演成顺、《北街南院》中饰演杨子。说起来,于震进人艺便是由任鸣挖掘,“和任鸣合作过太多戏,无论生活还是排戏,他都是我的良师益友。”
初进《王府井》剧组,于震刚刚结束拍摄电视剧的任务。任鸣拉着于震去了一家小烤肉店,“围着炭炉子,坐在小圆凳上,三个大老爷们撮进去一百七。这是好多年都没有过的事了。”当然,无功不受禄,饭也不能白吃,于震被任鸣要求重新住回到胡同大杂院里,“就是自己曾经的蜗居,14平米,回去住些日子,这样才能冷静下来。”
合作多年,于震与任鸣之间有着不必言说的默契,但这次稍有挠头:“有点人太多,玩不起来啦,很多90后都在,突然就觉得自己老了。”
话虽如此,在排练时,于震还是会努力寻找多个方式来完成某个动作或者某句台词,直至任鸣敲定其中的一个。有些意见甚至对剧本做了小调整,比如佟寿春在王爷临终时答应对方的请求,原剧本中,王爷在对方答应后坐化离世,于震则与任鸣商讨,待王爷死后,他才应承下来。最终任鸣采纳了于震的意见。
在《王府井》中,于震扮演的佟寿春要见证整个王府井的变迁,从18岁演到98岁,从来没有因为排戏睡不好的于震,终于开始连续在梦里背台词。“压力是比较大,北京的观众都是行家,上台演不好,就是丢人现眼。”好在佟寿春这个人物并没有过分复杂的性格,而这也成为人们为之捏汗的地方。“难道不担心人物性格过分单一吗?”于震信心十足:“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就这个人物来说,还是得先把他血气方刚一股子冲劲给演出来。那种堂堂正正、磊磊落落做自己,有骨气地活着的特点。其实这个人物和我还真有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