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春梅)3月15日,由国家大剧院全力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王府井》(上部)撩开了面纱的一角,向媒体展示了剧中的四个片段。这些片段都是戏剧冲突激烈的重场戏,全部看下来,就像让人喝了一杯高度酒。
与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话剧《简·爱》不同,《王府井》力图展现中国人的精神,还要颠覆人们固有的“提笼架鸟的北京大爷”形象,勾勒出北京人坚韧、包容、大度的一面。正如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所说,“这将是一部为北京人‘正名’的戏剧。”
此次展现的四个片段,剧中主要人物全都一一登场,人物性格也可以看出大致轮廓。虽然编剧郑天玮一再表示,这部剧不是为一店一铺立传,但还能看得出,于震饰演的“禄顶鸿”帽子店掌柜佟寿春是剧中男一号,由他来串起整条街、整部戏。
导演任鸣说,于震是生活在东四八条的地道北京“土著”,有着超强的表演爆发力和与生俱来的“混劲儿”,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不过,这四个片段中佟寿春的形象都比较正面,于震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令人期待的“混劲儿”却没有展现出来。
虽然现场只展示了短短两三分钟的戏,但王劲松饰演的太监喜爷非常抢眼。这个一辈子逼死了街上不少人的反面人物,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却突然爆发,挺身而出,用他“这条没根的命换这条有根的街。”走到台上的王劲松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完全看不到他以往所塑造的角色的影子。
作为一部北京戏,北京味儿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在一闪而过的细节里,也能看出这部戏有多地道。喜爷临死前,有人给他送上一碗炒肝儿,喜爷没用勺没用筷,端着碗转圈溜边儿喝的样子,一看就是内行。
《王府井》将于4月19日至5月3日正式公演。届时,国家大剧院将“变身”王府井,在剧院公共空间搭建全剧的“原生态”景观,展示剧中各色店铺和人物的铜塑,让观众在看戏之余,可以真切地触摸到北京,感受到王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