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学军)中俄联合制作的歌剧《奥涅金》在国家大剧院华丽上演,如诗如画般的大戏令在场观众如痴如醉。昨天,马林斯基剧院的掌门人、指挥大师捷杰耶夫在采访中表示,这部戏与大剧院的合作仅仅是个开始,今后马林斯基剧院还将在演员交流、剧目制作以及委约中国作曲家作品等多方面进行密切的合作,甚至还有把中国歌剧带到俄罗斯去的打算。
赞大剧院歌剧高产
昨天,参加歌剧《图兰朵》全球首映礼之后,捷杰耶夫接受了记者采访。对于此次双方成功的合作,捷杰耶夫表示很满意。他说,这部剧前不久在圣彼得堡刚刚上演过,这一次他们带着七个俄罗斯演员过来。不过,对他来说全新元素是和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以及中国组主演的合作,“合唱团是非常年轻非常新鲜的血液,这部剧对管弦乐团的音质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在一起合作每一场都有进步。”
《奥涅金》是中俄联手的首部俄语歌剧,捷杰耶夫表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在过去的15到20年中有超过20部俄罗斯歌剧搬上舞台,他毫不质疑大剧院今后会有更多的俄罗斯歌剧搬上舞台。此外他还说:“我了解到国家大剧院在过去六年积累了27部院藏歌剧,我相信在几年后就会达到50部。”捷杰耶夫表示,他觉得中国是歌剧发展最快的国家。
想带中国歌剧去俄
此次良好的合作为两家剧院未来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捷杰耶夫透露,2015年到2017年的演出季,马林斯基剧院都有相关合作计划,包括有机会邀请此次《奥涅金》的演员去俄罗斯演出,“这一次他们已经对这部歌剧做出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因此在下一个或者再下一个演出季,他们可以去马林斯基剧院,到时候可能会有一个混合的阵容。”
捷杰耶夫进一步表示:“我们对于当代中国作曲家很感兴趣,可能会委约新作品、新歌剧,我们已经上演过盛宗亮的作品,将来可能会有进一步合作。”此外,捷杰耶夫还透露,双方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几部戏进行了讨论,同时他也计划把一些中国歌剧带到俄罗斯去。
中国观众变化很大
捷杰耶夫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带着马林斯基剧院来京演出过,2007年也演过《伊戈尔王》,在他眼里中国观众这些年又有哪些变化呢?捷杰耶夫说,去年在大剧院上演了斯特拉文斯基三场音乐会,其间他很明显感到与中国观众交流的变化,他们对于音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对于中国观众,捷杰耶夫称自己不想用“成长”这个词,而是想说“变化”。这位指挥大师表示,非常有信心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听古典音乐,观众群会越来越宽广。
带头为翻译鼓掌
昨天的话题,显然触动了捷杰耶夫语言库的开关,特别是对于中俄文化交流方面更是从历史、艺术、教育以及音乐软硬件实力等方面滔滔不绝地讲下来,甚至说到了刚刚举办的索契冬奥会。显然,大师完全忽略了现场翻译的存在,足足十几分钟没有间断。好在一旁年轻的女翻译不紧不慢地将大师的讲话内容全都翻译出来,也足足说了十来分钟。
话音刚落,面带微笑的大师带着现场记者为这位超强的女翻译鼓起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