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的故事

“享受音乐如同享受空气和阳光”

新华网

(记者 白瀛)每周日上午,国家大剧院的“周末音乐会”上,都有一位老人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做记录,活动结束后时常还会和老师就当天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老师合影留念,最后还不忘要一个签名。

这位老人叫李兰芝,是北京市某纺织厂的退休职工,2007年12月国家大剧院刚刚营业时就报名成为“艺术之友”俱乐部会员,定期来参加艺术普及活动。

李兰芝将听“周末音乐会”当成了自己的一项重要事业。最初,她把每场音乐会的讲座笔记记在节目介绍单上,后来大剧院有了讲座本,就记在本上。一个季度能记一本多,现在已经积累了十几本。另外,每场讲座她都拍照,和主讲人合影,几次讲座就装满了一个相册,现在相册已经有十几本了。

“我的认真细致在大剧院会员里可是出了名的,老师们都知道。”李兰芝说。

作为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的品牌项目,“周末音乐会”2008年1月13日启动,截至2011年10月16日,共举办171场,上座率达95%以上,观众累计超过30万人。40多个国内外专业艺术团体、19位知名指挥登上舞台。

音乐会票价40元,会员票价10元;此外,国家大剧院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大学生、京郊山区学生、农民工子弟、残障儿童免费观演,此类免费观摩的人群已超过2万人次。

“‘周末音乐会’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品牌了,吸引观众的不仅是低价票,更是这种‘讲演结合、赏析并重’,非常符合观众欣赏需求的形式。”北京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谭利华说。

“演讲结合、赏析并重”是“周末音乐会”的特色,指挥家、演奏家、文学家、教育家现场传授知识、讲解曲目并与观众交流。活动以音乐体裁、题材为线索,介绍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歌剧、合唱、独唱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中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张艺说,在“周末音乐会”出现以前,很多乐团都在不同程度地做一些音乐教育,以演奏通俗易懂的曲目为主。现在在国家大剧院的要求下,指挥除了带领乐团演奏之外还要担任音乐知识的讲解员。

“有些热心的观众甚至会把音乐会现场讲解的视频放在网络上分享。虽然我们不提倡在演出过程中拍照或录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说明观众对这样的演出形式能够认可。”张艺说。

2008年4月6日,大提琴家朱亦兵在国家大剧院第一次演出,就是“周末音乐会”。

回想起来,那次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亲近”:“首先‘周末’两个字本身就会让忙碌了一周的人觉得亲切,再加上讲演结合的音乐演奏形式,观众很容易就能在这里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享受,对艺术家来说这也是特别的体验。”

在这个独特的艺术空间里,音乐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着观众。

“我们经常说‘艺术改变生活’,这正是表现之一。在这个平台上,有最真诚的艺术家,让人们感受到美妙音乐是生活必需品。”他说,放在上午的音乐会打破了传统音乐会组织形式上的约束,更有利于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里,我们可以打破观念束缚,享受音乐如同享受空气和阳光,在这个独特空间里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领域。”

“亲民的形式并不意味着会损失表演的水准。”朱亦兵说,很多观众,特别是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来听音乐会,因此保证高水准的演奏非常重要,绝不因为票价低而草草了事。

“普及并非凑合,普及也要确保高品位。”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

今年25岁的赵亮在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工作,去年11月加入了“艺术之友”俱乐部。一年来,来大剧院听音乐会已经成为了赵亮周末雷打不动的安排。

“有时候周末要开会走不开,我就让亲戚朋友帮我去听,回来再一起聊聊,特别有意思。”他说。

在赵亮眼里,“周末音乐会”是全北京市音乐普及活动中含金量最高的。演奏者和主讲人有名气,知识渊博却又平易近人,选题贴近生活,而且注重互动。

“周末音乐会”让赵亮的艺术欣赏能力突飞猛进。他原来就喜欢戏曲,在“周末音乐会”的熏陶下也渐渐爱上了话剧、古典音乐、歌剧等艺术门类。每周一次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现在每月都会来大剧院看两三次商业演出。

“大剧院的《图兰朵》《赤壁》《简·爱》我都来看了。这些剧目制作精良,演员表演丝丝入扣,特别精彩。我现在已经是大剧院的‘铁杆粉丝’了。”赵亮笑着说。

“周末音乐会”并非单纯为业余人士准备。

北京管乐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李方方经常参加周末音乐会的演出,又一次却成了听众:和一位香港的指挥家朋友来听了密西根大学管乐团的演出。

“之前没听过这个乐团的现场,只是听说他们是代表美国大学管乐团最高水平的乐团之一。这次一见果真名不虚传,尤其是管乐给小提琴伴奏时的配器非常棒。”李方方说。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比较大众化,但由于管乐交响乐团在北京只有北京交响乐团一家,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北京并不为人所熟知。

“特别是国内观众对管乐团层次划分不太清楚,因此在音乐会过程中通过指挥的介绍来进行管乐交响乐的普及,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非常值得推广。”李方方说。

事实上,“周末音乐会”也只是国家大剧院众多艺术普及项目中的一个,其他如“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公开排练”“大师面对面”“青少年艺术周”“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等也已经或者正在成为艺术普及教育的品牌项目。

来自国家大剧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大剧院共举办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和活动4000多场,累计参与公众超过160万人次。

国家大剧院自2007年底运营之初就确定了“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发展宗旨。“高品质的活动和演出如果不能为广大公众所触及和享用,人民性的宗旨就是一纸空谈。”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