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第四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专题页面
(记者 程聚新)刚柔并济的“花木兰”、清新时尚的“绿色交响”、情怀壮烈的“临安遗恨”、悲壮凄美的“第四二胡协奏曲——爱恨情仇”……10月31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的师生,以一场“国乐神韵——民族器乐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献演“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的开幕式。
这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第四届“春华秋实”展演周。10月16日至11月6日,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8所艺术院校的近千名师生轮番出演,从恢弘的交响音画,到浪漫的歌海舞韵,再到动人的戏剧戏曲,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共推出12台16场演出。据悉,这是迄今参演院校最多、规模最大、新剧目最丰富的一届展演周。
斗乐、飙戏、排演,展示艺术教学成果
“春华秋实”展演周由国家大剧院于每年金秋推出,旨在为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师生提供展示教学成果及实践艺术创新的平台,发掘新星,促进艺术院校之间的交流。
据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介绍,全国各地16所艺术院校参加了过去3届展演周,举行剧场演出37场,公共空间演出20场,以及40多场艺术讲座。
本届展演周上,中国音乐学院将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斗乐,中央戏剧学院则与上海戏剧学院飙戏,北京舞蹈学院还将上演精心编排的《香远益清》舞蹈晚会。
中国戏曲学院的近300名师生正在紧张排练《长征组歌》,为11月6日的演出作准备。该学院副院长周龙说,展演周“直接体现高校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让师生在国内最高的演出平台上进行实践”,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台上台下各个演出环节。学校的积极性很高,也动员了所有力量,力争表现出国内院校京剧表演的最高水平。
北京舞蹈学院教师胡淮北说,艺术院校以教学为主,没有盈利压力,可以更专注于追求纯粹的艺术,展演周则为其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普及艺术的广大平台。据他透露,国家大剧院或将发起首都艺术院校创作联盟,今后可借展演周这个平台进一步推广各校艺术教学成果。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部长王大羽介绍,展演周上,大剧院免费为各院校提供演出和排练场所,并负责食宿费用,解决后顾之忧,让各院校得以全身心投入展演,为观众奉献精彩节目。
高水准的演出吸引了国内各艺术院校的目光,在展演周开幕演出上,南京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十几所院校代表观摩了中国音乐学院的表演。
低票价、高水准,艺术普及“赔本赚吆喝”
王大羽介绍,展演周的节目基本会邀请专家提前审看,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就曾观摩了北京舞蹈学院《香远益清》的排练。而且,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展演周的演出票价基本在80元到160元区间,最低可至60元,远远低于商演票价。一部分门票还免费赠送给高校,方便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和贫困生观看演出。
李女士带着父母观看了开幕演出,她说:“爸妈刚从陕西老家过来,想带他们到大剧院感受一下艺术气息,我买的票80元一张,表演值票价了。”
刘宗旭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大四学生,也是校民乐团的二胡演奏者。他从校艺术团拿到两张开幕演出的门票,专程过来享受“最高水准的民乐演奏”,二胡演奏家宋飞的演出让他印象深刻。
刘双是刘宗旭的同学,她已经在大剧院欣赏了四五次高水准的歌剧、话剧演出。刘双说,这次是自己第一次欣赏专业的民乐表演,以后只要有时间,她和朋友都会来看演出。
邓一江说,展演周期间,大剧院还将举行讲座、艺术研讨等活动,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将与观众分享艺术之美。
展演周只是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王大羽介绍,大剧院每年举办经典艺术讲堂、周末音乐会、北京青少年艺术周等大小演出、活动1000多场,公益性投入达四五百万元,搭建起大剧院纵贯全年的综合性教育框架。
王大羽说,大剧院做艺术普及,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但是从国家大剧院的定位来看,从“人民性、公益性和国际性”的要求来看,进行艺术普及是大剧院的责任和使命。他坚信,展演周能够达到多赢:既推广艺术新作、发掘新星,又培育观众市场,更为艺术培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