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戏剧大师班开讲 大学生现场“交作业”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第四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围绕展演周特别策划的一系列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也随之展开。10月23日,一场特殊的戏剧大师课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戏剧大师课主讲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右)、表演教师刘红梅 甘源/摄

开演在即 好戏提前看

2011年“春华秋实”展演周汇聚了全国八所明星院校,其中,已是第三次参与展演周的中央戏剧学院带来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自选题》、《红白喜事》。10月23日,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表演教师刘红梅,来到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品牌栏目“经典艺术讲堂”,畅谈戏剧艺术。 

作为《自选题》的导演,廖向红毫不掩饰自己对这部剧的喜欢,“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真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真正的‘讲真话’却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当讲出的真话可能要触及某种敏感社会问题,要遭遇某种社会潜规则,可能给自己和亲人带来某种利害,《自选题》就在为我们讲这样一个故事。”廖向红介绍,《自选题》是一部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话剧,讲述高三学生玛丽卡在毕业语文考试“自选题”作文中倾诉了自己对学校、老师和教育现状的困惑和思索,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使“自选题”成为了一道人生命题。该剧曾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暨2011小剧场优秀戏剧展演季,实验剧目大奖、导演金奖,并有两位演员获表演金奖。 

由中戏表演系主任郝戎教授担当导演的《红白喜事》是著名编剧孟冰的农村题材作品,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各异。《红白喜事》是中戏第一部由在职教师担纲的完整剧目、第一部由教师和学生同时排演的剧目,其中11月5日为教师版,11月6日为学生版。刘红梅在《红白喜事》教师版中扮演郑奶奶,是推动整部剧发展的关键人物。大师课上她告诉观众,为了排好戏,所有演员不仅要做人物练习,还下到农村体验生活,“这个剧本中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鲜活,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你觉得就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 

活动现场,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青年 演员们也现场带来了《自选题》、《红白喜事》中的精彩片段,让观众大呼过瘾。廖向红、刘红梅也结合演出,为大家阐释戏剧角色塑造的小窍门。


  热爱戏剧的学生朋友现场带来话剧表演 甘源/摄


  老师对学生的表演悉心点评 甘源/摄

现场学戏  大学生过足戏瘾 

这场大师课不仅吸引了众多大剧院会员,也吸引了近百位来自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生朋友。 

在戏剧大师面前,这些喜爱戏剧艺术的学生们岂能不把握机会学习?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同学就现场带来了原创短剧《天才的诞生》和话剧《木刺》中的精彩片段。尽管稍显生涩,廖向红还是对他们的演出表示了赞扬,“大家都非常敢演,表现很好。但是我要说,戏剧是来源于生活的,希望大家的作品能更有生活气息,能给人以启示。” 

之后,廖向红、刘红梅出题“等”、“找”,让同学们即兴表演。同学们纷纷上台,表现等什么、为什么等,谁在找、找什么。两位老师也根据他们的演出分别进行点评、指导,“为什么出这两个题目,是希望大家要多研究生活,这样才能演出真实感。” 

一个半小时的活动渐入尾声,大学生们却仍兴致盎然,他们兴奋地与两位老师交流、合影。对于这次大师课,廖向红表示,她非常高兴看到大学生朋友这么喜欢戏剧艺术,“希望他们今天能收获到对艺术的亲近与感悟。”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还将有12场演出陆续上演,除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自选题》、《红白喜事》,中国音乐学院的“中外经典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上,宋飞、王中山、张维良等中国民族音乐的领军人物将齐聚;四川音乐学院“蜀风雅韵——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上,众多川音自行研制的获得国家专利的弹拨乐改革乐器将首次亮相;天津音乐学院“大型交响协奏音乐会”集交响乐、协奏、歌剧咏叹调于一体,既有民族新作,又有西方经典,是一场中西合璧的音乐盛宴;中国戏曲学院参演的《李渔与三姬》、《长征组歌》是近年原创和改编的新节目;北京舞蹈学院还将带来两场汇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的舞蹈作品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