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日出》首演

陈白露唱出“我想有个家”

北京日报


  (记者 韩轩)昨晚,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日出》首演。这部由作曲家金湘、剧作家万方、导演李六乙携手合作的歌剧,经过了三年的打磨与月余时间的排练,终于在歌唱家宋元明(饰陈白露)与戴玉强(饰诗人)的歌声中首次面见观众。

  作为与《雷雨》《原野》齐名的曹禺剧作,《日出》以上世纪30年代当红交际花陈白露的人生际遇为主线,呈现了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中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为把这部四幕话剧的庞大体量浓缩到歌剧舞台上,万方首次尝试把原著中的方达生与诗人角色捏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与陈白露产生真挚爱情的“诗人”角色,让他登上歌剧的舞台。

  “老阳儿出来啰!”大幕尚未开启,轰鸣的铜管衬托出激昂的《夯歌》,劳动号子的呐喊先声夺人,营造出宏大而悲壮的气氛。一曲终了,大幕方起,映入眼帘的是陈白露一袭白衣的背影。与刚才悲鸣的铜管声截然相反,一段轻柔的弦乐飘出乐池,“你是谁?你是谁?”宋元明一连串花腔带出了陈白露的第一首咏叹,也把观众带入了陈白露的孤独与彷徨中。

  在陈白露的独唱过后,乐池中突然传出一声鼓板响,掐着兰花指的胡四踩着京剧的锣鼓点,疾步走上舞台。在歌剧中出现这样色彩鲜明的皮黄腔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作曲家金湘在创作这部歌剧时的特别创意。为了塑造胡四这个趋炎附势、油滑奉承的形象,金湘在他的唱段中加入了大量的中国戏曲与说唱音乐元素,并把他设计为假声男高音角色,与陈白露、诗人的正歌剧调子明显区分开来。

  对一部新编歌剧来说,能不能出好的唱段是它要面临的最大考验。当诗人与陈白露看着仓皇逃进房间的“小东西”时,他们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被击中了。听了“小东西”的悲惨身世,诗人怒斥恶霸金八;陈白露也卸掉了夜夜笙歌中强颜欢笑的防备,一边安抚“小东西”,一边与诗人唱出了“我想有个家”的重唱,声音婉转真挚,现场观众被音乐深深打动。

  熟悉李六乙作品的观众想必对倾斜式的舞台布景并不陌生,歌剧《日出》的舞台同样是面向观众的倾斜视角,具有极好的纵深感与镜头感。整个舞台视觉效果简洁干净,一张颜色鲜红艳丽的复古沙发是全剧舞台最主要的道具,除此之外,场景的转换多依靠光与影的变换来实现。灯火辉煌时,这里是宽敞的宴会厅;光束斜打时,这里就是陈白露的卧室。最后一幕,陈白露悲恸离世,此时的舞台,道具尽皆撤去,在一声声“老阳儿出来啰”的主题音乐中,“日色”由淡转浓,直至红色的光芒映透全场,歌剧在工人们迎接属于他们的“日出”号子中落下帷幕。

  今晚,由柯绿娃、薛皓垠担纲主演的另一组《日出》阵容也将亮相。该剧将持续上演至6月21日。


  感人一瞬

  “还有机会的话,再干它一把!”

  曹禺的话剧《日出》今年80岁了,与《日出》一同迎来80岁生日的,是作曲家金湘。

  昨晚,金湘特意穿了一件红色西服,来迎接自己的心血之作《日出》的首演。对他来说,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因为,这部作品的诞生,比他之前任何一部作品的诞生,都要艰辛得多。

  去年,当《日出》钢琴谱创作基本完成的时候,他查出身患绝症,亟待手术。可是,一向倔强的他不顾医生的意见,拒绝了手术。因为他担心如果自己在手术之后不能及时恢复,会影响到《日出》的进一步创作。在保守治疗下,他坚持在病床上,在学生的协助下,完成了《日出》管弦配器工作。

  所有这些,都在昨晚演出结束后国家大剧院特别播放的一段视频短片中,告诉了现场观众,令人动容。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前不久,金湘再度入院,身体已是极度羸弱。

  观众的掌声、叫好声证明了昨晚演出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在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国家大剧院歌剧艺术总监吕嘉的搀扶下,金湘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走上了舞台,与演员们一同向观众致谢。

  “看到大家这样热情,我当之有愧,我从来没像今天晚上这样感到自己是一个作曲家。以后还有机会的话,希望再干它一把!”他略微沙哑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颤抖,甚至有些语无伦次。

  当全体演员再度唱响剧中的大合唱时,听着恢弘的歌声、乐声,金湘更是激动难抑。

  台下,除了掌声,还是掌声,那是对这位老人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