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关注·捷杰耶夫演出普罗科菲耶夫专场

马林斯基续写俄国音乐的艺术自信

京华时报

(文 许渌洋)三首交响曲外加两部钢琴协奏曲这种“超常规”的曲目安排,让马林斯基管弦乐团12月3日开始的普罗科菲耶夫专场音乐会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长!这恐怕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前所未有的情形,时针已指向晚上9点,但音乐会上半场才刚结束,待到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演毕,已是晚上10点15分!

乐团之前在台湾刚刚连演三天,曲目与北京迥异。捷杰耶夫周三清晨与乐团一同抵京,,这很难不让人对演出质量心存忧虑。但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如若不是高超的乐手素养和深厚的艺术积累,马林斯基和捷杰耶夫很难会如此气定神闲,游刃有余。

开场的《第一交响曲》不乏有暖身的味道。捷杰耶夫一如既往地驱使乐团奉献出鲜活的表现力,刻画出稍纵即逝的趣味,令乐团保持着旺盛的律动。随后的《第二交响曲》与《第一交响曲》有着强烈的风格反差,且极为冷僻。乐团在粗犷尖锐的第一乐章释放出凌厉的音响效果,而在随后的变奏曲乐章中,乐团又恰当地发出迷离暧昧的音色,并捕捉到抒情表象下一抹冷淡的气息。

两首钢琴协奏曲连接了上下半场,女钢琴家格雷丝·方显得极尽谦卑,她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以恰当的音色隐没在乐团之中。马林斯基“御用钢琴家”之一、阿列克谢·沃洛丁不事炫技,但也没有愧对普罗科菲耶夫这部经常被演奏的作品。

以往,马林斯基和捷杰耶夫每每会在这种专题音乐会的最后时刻发力,比如2012年的“肖八”,去年的《春之祭》,但30分钟长度“普七”显然不是一部有挑战性的力作,这部作品自始至终未脱去小品式的格调。捷杰耶夫没有改变这一格调,乐手们只是从容地奉献出明快、爽朗的演奏,为观众带来一个清新的结尾。

在国际乐坛,马林斯基和捷杰耶夫已垄断了俄罗斯音乐的话语权多年,的确,他们比绝大多数欧美乐团更权威,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莫不如此。这塑造了马林斯基管弦乐团不容置疑的艺术自信,让他们有条件以真实的水平,换取骄人的演出效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北京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