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本周首演

舞台视觉呈现民族元素浓郁

国家大剧院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打造的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也将于7月28日至8月2日迎来首演。
从7月21日开始,歌剧《金沙江畔》已经进入舞台排练阶段,舞美、服装、化妆、道具、多媒体等各个工种也在一次次的排练中不断地磨合,以求将最好的舞台效果呈献给广大观众。7月24日,国家大剧院邀请媒体前来舞台探班,该剧的舞美设计丁丁、服装统筹宋玖玲、服装监制达瓦拉姆、道具设计金继峰与广大记者分享该剧创作与制作的感悟,并且,邀请记者“抢鲜”观看了该剧序幕与第一场的舞台排练。


服装监制达瓦拉姆介绍本剧服装


导演与工作人员讨论本剧服装

国家大剧院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
剧目介绍
《金沙江畔》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推出的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是国家大剧院在民族歌剧领域的又一次探索。本剧改编自1959年出版发行的同名小说《金沙江畔》,原著作者陈靖是当年长征的亲历者,也是写作长征题材的军旅作家之一。小说《金沙江畔》曾于1959年由中国评剧院改编为同名评剧,又于196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同名电影。
《金沙江畔》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与金沙江畔藏区人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并以深刻、细腻的笔触,塑造出卓玛、金明等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和观众的集体记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国家大剧院,致力将歌剧《金沙江畔》打造为一部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的民族歌剧精品力作。著名作曲家雷蕾、著名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著名指挥家张国勇、著名导演廖向红等艺术家组成实力雄厚的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以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追求尽善尽美,无论剧本还是音乐,均历经无数次的打磨推敲。作曲雷蕾充分把握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赴康巴地区搜集大量藏族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并将民族性、地域性与戏剧性进行巧妙地融合,体现出新时期民族歌剧创作的新发展;编剧冯柏铭、冯必烈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着力于深化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精炼故事情节,使剧本更加符合歌剧的体裁特征;导演廖向红率主创团队,深入故事发生地,依据史实和地理风貌,精益求精地复原大气磅礴的历史场景。王凱、王泽南、王喆、王丽达、刘珊、陈冠馥、关致京、黄延明、王宏尧、张卓等众多活跃在中国歌剧舞台上的青年歌唱家,将让原著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首现歌剧舞台。
国家大剧院自开始创作民族歌剧《金沙江畔》以来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希望通过该剧的创排唤醒几代中国人对于民族歌剧的记忆。

剧情简介
红军北上抗日途经金沙江畔,民团司令仇万里欲阻碍红军北上,假扮红军抢了桑吉土司的女儿卓玛并嫁祸红军,欲挑起藏人和红军的矛盾。卓玛被红军先遣队队长金明搭救后,起初误认为红军是抢她的仇人,但是,金明的姐姐金秀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缺粮缺水的危急关头,红军在金明在率领下依然坚守严明的纪律;为了保护藏民谭政委英勇牺牲的一幕幕,使卓玛不仅成为红军进入藏区的向导,也由衷地敬佩这支仁义之师。
敌不过红军的仇万里放火烧了金沙城,并对桑吉土司谎称卓玛被红军糟践致死。悲愤交加的桑吉土司发誓与红军势不两立,仇家军为消灭红军切断了水槽。金明的叔叔、炊事班长金永德为战友们取水壮烈牺牲。
心事重重的桑吉收到飞箭传书,信中说卓玛还活着。卓玛欲上山向母亲说明缘由,但仇万里却暗中试图将卓玛置于死地。担心卓玛被算计,金明独自上山。桑吉土司与金明约定,如果太阳落山,卓玛还不能安全回到她身边,就要杀掉金明。在太阳即将落山之际,卓玛出现。阴谋败露的仇万里在红军、藏军逼迫下,慌不择路掉下悬崖。
为了保护卓玛,金秀负伤牺牲,而卓玛收养了金秀在北上途中生下的孩子。历经生死,卓玛与金明暗生情愫。卓玛欲随红军北上,但因身负部落重任而不能。金明踏上了北上的征途,他们相信,待到胜利那一天,一定会再相见!

作曲的话雷蕾
红军是我心中的英雄,香格里拉是我心中的仙境。
当我踏着英雄的足迹登上迪庆海拔4500米的雪山时,真正感受到雪山的神圣和红军的崇高是如此和谐地融合,震撼心灵的力量瞬间充满全身……
有幸用歌剧的形式颂扬心中的英雄,故事又发生在香格里拉,真是难得的机遇。
雪山的女儿歌唱家宗庸卓玛老师介绍迪庆文工团副团长达摩鲁卓全程陪同。一路翻山越岭,顿时感觉到自己也成了一名康巴骑士,只是骏马变成了吉普。康巴汉子英武强悍,康巴姑娘热情爽朗。弦子、歌声、舞蹈使我们一见如故。
此剧的戏剧冲突尖锐,民族风格浓郁,我前几部歌剧的创作没有这么广泛地使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从红军的江西民歌,到康巴藏族的弦子、山歌、舞曲,丰富了全剧的音乐色彩。塑造大反派时又用了一点点昆曲……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达摩团长唱给我听的一曲当地的歌谣,那是他童年的记忆,是母亲在地里干活儿时唱的康巴民歌。我把它加以发展,献给了正直、勇敢、美丽的女主角卓玛公主。
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使这棵歌剧幼苗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扎根、发芽,成长。红军的奉献牺牲、藏族同胞的赤诚无私、敌人的狡诈残暴,使此剧的戏剧张力极强。在歌颂红军和藏胞骨肉情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高尚情感的创作中,常常感动至深。我珍惜这瞬间,享受这瞬间,它净化了心灵,升华了自我!

编剧的话冯柏铭、冯必烈
歌剧《金沙江畔》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陈靖将军是一位红军老战士,以其亲身经历写下了这部作品。小说写得很真实、很朴素,也很生动。但是如何用歌剧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并且让它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极具民族性,却叫我们大费了一番周折。我们理解,所谓民族化,从大的方面来讲,必须是符合中国老百姓审美习惯的。所以我们就在它的戏剧化、音乐化、好看、好听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相信,经过本剧主创团队的通力合作,经过国家大剧院的全力打造,这样一部新的,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歌剧,一定会呈现在观众们面前。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长征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毫无疑问,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远征,更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金沙江畔》只是长征中的一小段插曲,但这个故事应该说最能体现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深远含义。因为从红军时期开始,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直到今天,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等,人民的军队永远与人民血脉相连。这种优良的传统,正是这支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
谨以此剧献给伟大的长征、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

导演的话廖向红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距离今天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对于今人和后人来说,铭记这一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深刻理解这一奇迹所蕴含的“长征精神”,将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金沙江畔》——年逾60的观众可能不感陌生,20世纪60年代曾有电影、评剧、越剧等艺术形式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创作了多部作品。但是,以具有戏剧艺术皇冠之称的歌剧样式来演绎这一题材尚属首次,国家大剧院在建军90周年之际创作推出该剧,演出的现实意义就更为凸显、厚重……
如何用歌剧形式开掘长征题材?用歌剧语汇解读“长征精神”?是我们歌剧《金沙江畔》主创团队思考和探索的创作课题。
歌剧《金沙江畔》讲述了红军先遣团在团长金明带领下,成功攻破敌军江防渡过金沙江,以严明的纪律和民族政策消除藏族姑娘卓玛对红军的误会,赢得藏区土司桑吉的信任成功借道,使红军主力得以继续北上的剧情。塑造了金明、金秀、金万德等一组红军战士形象,以及卓玛、桑吉等藏族同胞形象,从一个局部、片断来展现红军的长征伟业,形象、有力地道出了红军为何能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人类伟大奇迹的答案。这一答案简言之就是:“理想信念、钢铁意志、大义大爱、奉献牺牲、大智大勇、严明纪律、团结民众”,我以为,这是我们这部歌剧的思想立意,也是我们解读“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
我们主创团队在创作歌剧《金沙江畔》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图片史料,并沿着当年红二方面军渡过金沙江、取道藏区的路径做了考察和体验生活。当我们面对白浪滔天、汹涌奔流的金沙江水,两岸令人心惊肉跳的悬崖峭壁时,不由的对大自然的造化心生敬畏之感;同时想象当年红军在缺衣少食和敌人围追堵截的严酷条件下,何以在这无路险境中跋涉、攀越时,惊叹其何等艰难之余,更生崇敬之心,仰慕之情;当我们在红军取道藏区、停留修整的香格里拉,在雪山、草原、密林、古镇、纪念馆寻找当年红军留下的脚印时,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藏区民风的淳朴,红军与各族同胞的鱼水情深……
我们将体验生活获得的感悟、触发的思索、唤起的激情渗透在歌剧《金沙江畔》的创作中,努力用歌剧艺术的语汇讲好充满戏剧张力的动人故事;用具有历史真实和生活质感的造型形式去呈现金沙江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用凝聚时代节奏、鲜明民族特色的旋律来呈现历史的回声、红军的足音和民族风情;用演员精湛的演唱、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表演去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展现红军战士之间的友情、亲情,与各民族百姓的同胞情,以及红军团长金明与藏族姑娘卓玛纯真挚朴的爱情……
期望通过我们在歌剧舞台上展现的一行脚印,能透视出红军的万里征程……
期望剧中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群像画面,能成为长征精神的象征,深深嵌入观众的视野、脑海、心灵……

主演的话
王凱 饰 金明
我觉得金明是我之前演过的许多角色的一个综合,他是个能文能武的人,不像《洪湖赤卫队》的刘闯,是一个武将,也不像方志敏有着极高的政治思想,也与《长征》中的彭政委有所不同。《金沙江畔》中的金明是红军先遣团团长,讲的是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所以,我觉得这个人物是我之前演过的几个角色的一个全面的综合。
在音乐上来说,我在这部歌剧中的几首咏叹调,非常好听,唱起来非常过瘾,而且从头到尾贯穿,每个唱段都不一样,很有挑战性。
塑造这个角色最大的难度在于金明每一场内心的变化。因为每一场都是不同的,并且这个变化是非常快的,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想,就需要马上做出改变。比如与卓玛的第一次见面就挨了一刀,再见她时,又要若无其事,接下来又与她产生了感情,最后,又依依不舍,每一场都不同。

王泽南 饰 金明
金明这个人物刚强、坚韧,需要演员很好地展现出红军气质。同时,金明这个人物有情感,有很丰富的内心世界,对士兵、对少数民族同胞,有着深深的关心和爱护。这次通过演这个角色,也深受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染。
在剧中,他接过卓玛的花,他一定对卓玛是有好感的,但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自己的信仰,必须舍弃小爱,去奉献自己的一切。

王喆 饰 卓玛
这是我在国家大剧院出演的第三部歌剧。在《金沙江畔》中,我饰演的藏族姑娘卓玛代表老百姓,又是我们的少数民族,还是公主。这个少数民族的姑娘对红军,从最开始的误解,到一步一步的认可,一步步地爱上,最后,连金秀的孩子都留在她身边抚养。所以,这部戏有好几个感人的点。
今年可以说是我的歌剧年,因为今年三月我演了《运河谣》,现在又要演《金沙江畔》,十二月份还要再次演《长征》。但是这部歌剧相比之前的《长征》《运河谣》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这三个角色,《运河谣》里的水红莲性格泼辣,声音音色要明亮,当然到最后咏叹调的时候,还是要很有张力。在《长征》中,洪大夫这个角色,非常沉稳,咬字要很清楚,情感很深刻,声音要统一。而《金沙江畔》中的卓玛姑娘则是在两者之间,因为演一个十几岁的少数民族姑娘,既要遵循藏族的特点,但是如果纯按藏族民歌的唱法唱,在与别的演员对戏时,又很不搭。所以我要调整,既要让大家听着舒服,同时我自己唱得也舒服,这也是对我的考验和锻炼。

王丽达 饰 卓玛
这是我第一次在歌剧中演藏族公主这样的角色,因此,这个角色非常吸引我。在前期通过看剧本,以及看电影、评剧,和藏族人了解藏族的习俗,他们的咬字习惯等,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和功课。
这个人物从刚开始误会红军,到经历心理上的成熟,再到爱上红军。我觉得这个人物是最能折射出红军的精神的,因为,她感受到了红军的纪律严明、红军的信仰,由内而外地感受到红军的伟大。歌剧演员,要靠唱来表现人物,但同时,也要依靠内心情感、内心的活动,去支配自己的行动。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单靠外在的形体动作是不可能打动观众的,一定是真实的情感支配行动,在真实情感的支配下,一切动作都是合理的,而不是刻意的去表演。
我很喜欢卓玛这个人物,她朴实、直爽,还有点女孩子的那种霸道,敢爱敢恨。这个人物和我很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本色出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从编剧、作曲、导演,再到演员在舞台上的呈现,这个过程就如同孕育一个孩子一样,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他们的爱。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是个母亲,我对这部剧、对这部歌剧音乐的爱,也如同母亲对孩子的爱,而且我越来越爱这个人物。我现在经常哄完孩子睡觉之后,开着台灯,戴着耳机,我会把卓玛所有的音乐,从头到尾过一遍。不停地过音乐,这种重复的力量一定是有意义的,这样站在台上才不会考虑这个地方唱几拍之类的问题,对于音乐滚瓜烂熟,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好这个人物。
在音乐上,这部歌剧不仅有卓玛“标志性”的音乐,同时,咏叹调也非常有情感张力。其中“淡蓝的心湖”表现了卓玛对金明产生爱意,表达了内心世界荡漾起的涟漪。“没来得及告别”是金秀牺牲时的咏叹调。在卓玛心中,金秀是她的至亲。从谭政委的牺牲到金秀的牺牲,在卓玛心中,有很多情感一直在积累,到了金秀的牺牲,这些情感已经承受着不住了,她深深的感受到了红军的牺牲精神。因此,这首咏叹调既有妹妹对姐姐的爱,也有祈祷,还有最后情感的升华,表现出了人间大爱和藏族同胞对于红军的爱。

刘珊 饰 桑吉
在与汉人的纷争中,丈夫去世,女儿又被所谓的“红军”劫持、奸污、杀害。桑吉很淳朴,而且只有女儿和她相依为命,女儿没有了,再加上仇司令的挑唆,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在戏里,这个人物真的很迷茫,既不想和红军作对,也不想和官府作对,只想保护好百姓的平安。因此,她有一个女土司的威严,她又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也有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牵肠挂肚,非常的多面。
雷蕾老师为桑吉写的唱段非常好听,而且,女中音这个声部其实可以演非常多样性格的人物角色,这部歌剧的音乐赋予女中音角色很丰富的情感。
中国的歌剧要唱给中国的观众听,对于歌剧演员来说,演唱一部民族歌剧最重要的是要琢磨语言和咬字的问题。

陈冠馥 饰 桑吉
桑吉有刚毅的一面,有博大的爱民的胸襟,也有对敌人的仇恨,又有非常丰富的内心情感的变化。她霸气、直率、带着棱角又有智慧,她有爱民的胸襟,有对女儿的柔情。在歌剧的结尾,当她知道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她又会全力以赴奉献一切。
雷蕾老师谱写的音乐特别美,充满了康巴藏族音乐的特色,而且非常能带动情感。桑吉的音域跨度很大,同时有很多对白,这个对于歌剧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尽量把唱段的音色和对白的音色统一起来,用宽厚的音色来表现这个角色。

关致京 饰 仇万里
在表演上,不能简单地只表现这个人物的坏,还要表现出他的计谋,走投无路时反扑的疯狂。
唱中国歌剧最难的是把话说清楚,在演唱中国歌剧时,尽量把发声的位置靠前,把字咬清楚,这是第一位的。

黄延明 饰 仇万里
仇万里这个人物核心的动机是不让红军渡过金沙江,不让他们“飞”过黑堡崖。这个人物既有狠的一面,同时,也是一个特派员,还有就是要骗桑吉土司。他计谋很多,但都是“阴谋”。
雷蕾老师为仇万里写的“一条大江”借鉴了许多中国音乐的元素。而且,在这部歌剧中,雷蕾老师不仅用了许多民族元素,同时还有很多突破,特别是这部歌剧中国宣叙调的写作手法,对于推动中国歌剧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王宏尧 饰 金秀
这个人物在女中音歌剧的角色中,算是很年轻得很一个角色。但后来实际开始演,感觉到金秀是一个大姐姐的形象,需要有一些年龄感。
金秀这个人物形象是很复杂的,她是谭政委的爱人,她是母亲,也是负责一个团医疗的卫生队队长,她还是金明的姐姐。在表演中,既要层次分明,也要体现出年龄感,同时,作曲家给这个角色写了好几个非常有张力的唱段,很能够释放人物的戏剧性。
我的四段唱,第一段是《摇篮曲》,非常好听。我也和雷蕾老师反复讨论,反复调整唱法。《摇篮曲》很安静,也很美,同时也充满寓意。“睡梦中才有乳汁甜美”,生活在战争年代的孩子能否真的有甜美的生活呢?孩子真的能茁壮成长吗?孩子在未来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吗?因此,这首《摇篮曲》在好听的旋律里,充满了一个母亲的期待,还有母亲对于孩子的爱。
其他的唱段分别表现的是爱人老谭的牺牲、叔叔的牺牲以及金秀自己的牺牲。在战争年代,我们很难预见未来,很可能一次离别就是生离死别,但是,身为一个战士,肩负着和平使命,因此,应该有勇气面对这一切。
这是个非常让人揪心的角色。在戏里,一个接一个亲人的离开,让我排练这个角色的时候,感觉心里非常的沉重。在告别叔叔金永德的时候,会不禁的流泪,这不是表演,而是真情实感。还有包括自己身负重伤,看着弟弟踏上和土司谈判的山路,明明知道自己活下来的希望非常渺茫的时候,也非常打动人。
我觉得这样一个角色,真的能够反映红军在长征路上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意志力和精神。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纪念、去感怀,表达我们心中的敬仰之情。
演唱民族歌剧,我会调整唱法,比如,声音不要过于靠后,声音尽量往人物上靠,而不是往声部上靠,能够把字、把情感,通过音乐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

张卓 饰 金秀
雷蕾老师赋予这个角色的人物层次与内心感情特别的丰富,每排练一次,仿佛自己被“掏空”一次。在第一次进行戏剧排练的时候,有了人物之间的交流、有了调度,我在排练时泪流满面,甚至都进行不下去。
从音乐里丰富的情感,再到导演为我们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我现在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金秀的内心世界。导演希望我更多的体现出红军卫生队队长的果敢,我也在排练中,不断地摸索和寻找,现在还有一些时间,希望在舞台上更准确地塑造这个人物,既能唱好,也能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