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介绍
分幕剧情

《金沙江畔》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推出的原创民族歌剧,是国家大剧院在民族歌剧领域的又一次探索。本剧改编自1959年出版发行的同名小说《金沙江畔》,原著作者陈靖是当年长征的亲历者,也是写作长征题材的军旅作家之一。小说《金沙江畔》曾于1959年由中国评剧院改编为同名评剧,又于196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同名电影。

《金沙江畔》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与金沙江畔藏区人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并以深刻、细腻的笔触,塑造出卓玛、金明等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和观众的集体记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国家大剧院,致力将歌剧《金沙江畔》打造为一部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的民族歌剧精品力作。著名作曲家雷蕾、著名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著名指挥家张国勇、著名导演廖向红等艺术家组成实力雄厚的主创团队,以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向经典致敬。作曲雷蕾充分把握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赴康巴地区收集大量藏族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并将民族性、地域性与戏剧性进行巧妙地融合,体现出新时期民族歌剧创作的新发展;编剧冯柏铭、冯必烈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着力于深化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精炼故事情节,使剧本更加符合歌剧的体裁特征;导演廖向红率主创团队,深入故事发生地,依据史实和地理风貌,精益求精地复原大气磅礴的历史场景。王喆、王丽达、王凱、王泽南、刘珊、陈冠馥、关致京、黄延明、王宏尧、张卓等众多活跃在中国歌剧舞台上的青年歌唱家,将让原著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首现歌剧舞台。

国家大剧院自开始创作民族歌剧《金沙江畔》以来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希望通过该剧的创排唤醒几代中国人对于民族歌剧的记忆。

序 幕:

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金沙江畔。

第一场:

民团司令仇万里布下江防欲阻止红军渡江,同时命手下乔装红军绑架了藏区大土司桑吉的独生女儿卓玛,企图挑起藏人对红军的仇恨。卓玛幸被巧渡金沙江的红军先遣队队长金明所救,却因对红军的误会而将金明剌伤并夺马而逃。

第二场:

在战火中奔逃负伤的卓玛被红军卫生队队长、金明的姐姐金秀救下并带回营地医治。金秀对卓玛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二人迅速地建立了信任关系。而金明的出现却使得卓玛怒火中烧并固执地想要杀死他……但想到他们姐弟同为红军却是如此不同,便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利刃,决心跟随他们暗中观察,再决定是否复仇。

第三场:

仇万里阻击红军失败,纵火焚烧了金沙古城,没给红军留下一粒粮食。为了让战友们填饱肚子,金明的叔叔、炊事班长金万德从喇嘛寺里取回青稞,虽然留下了大洋,却仍然遭到金明严厉的批评,并命令其将青稞送还。卓玛虽“痛恨”金明的无情,却亲眼见证了红军严明的纪律。尤其是金秀的丈夫、红军某师政委老谭为保护藏民而牺牲的消息,使得卓玛站出来表示愿意给前往藏区的红军当向导。

第四场:

败走金沙城的仇万里抢先潜入藏区,伪称卓玛已被残害至死,并提供弹药武器,挑拨桑吉土司阻击红军。误以为独生女儿被红军害死的桑吉愤怒之下,答应了与仇万里联手。仇万里趁机以帮助土司为由,派出爪牙替她防守黑堡崖,进而控制了上山的险要之处。

第五场:

红军先遣队来到了黑堡崖下,回家的卓玛欣喜地上前喊话,却遭到仇家军乱枪扫射,金秀也因保护她而身受重伤。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再加之水槽又遭破坏,使得先遣队几陷绝境。为了给战友们取到干净的水源,金万德壮烈牺牲。卓玛决定冒险攀到黑堡崖对面的山峰,向母亲传递回家的消息。

第六场:

黑堡崖上,桑吉土司心事重重。老管家呈上对面山上用弓箭射来的一封信,信中告诉卓玛还活着。仇万里闻言极力否定。正在这时,对面的山峰上忽然传来歌声。隐约听到卓玛歌声的桑吉当即决定:请红军派代表上山!然后派老管家下山查探:一旦看到卓玛还活着,就立刻带红军从秘道上山,如果卓玛不在人世,她就会杀掉红军代表!隐藏在暗处的仇万里看到这一切,连忙吩咐爪牙尾随其后……

第七场:

一连串的生死奇遇,已令卓玛爱上了金明……金明对美丽泼辣的卓玛也不无心动,却因险恶形势的不允许而极力克制。在众人担忧的目光里,金明毅然地踏上了吉凶未卜的山道……突然,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起……原来是仇万里派出爪牙暗杀老管家,却被金明安排的红军及时救下。但这时,金秀却因伤口感染而不幸牺牲。卓玛悲痛不已……

第八场:

土司广场上,金明舌战仇万里,力劝桑吉土司。恼羞成怒的仇万里却命人将金明绑上行刑柱。但此时桑吉心中已明白大半,更期盼老管家和卓玛出现。于是便拖延时间,称太阳下山之前看不到卓玛回来方可徒刑。然而,金乌西坠,很快就只留下一抹淡淡的晚霞。顿时,法号凄厉,屠刀高举……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远处突然响起了卓玛的歌声。眼看诡计败露,仇万里慌不择路,坠崖毙命。

尾 声:

高山草原上,红军与藏民告别要继续北上。卓 玛想与金明一起走,却因身负部落重任而不能。于是收养了金秀的孩子,并起名拉姆金沙,以纪念与红军的生死情义。在“北上北上”的歌声中,卓玛与金明依依惜别……他们坚信:当革命胜利,他们一定会再度重逢!

 

 

 

 

 

 

 

 

主创
主演
了解更多
  • 作曲:雷蕾
  • 编剧:冯柏铭
  • 编剧:冯必烈
  • 指挥:张国勇
  • 导演:廖向红
  • 舞美设计:丁丁
  • 服装设计:宋立
  • 灯光设计:胡耀辉
  • 多媒体设计:胡天骥
  • 造型设计:田丹
  • 音效设计:王丹戎
  • 音响设计:蔡军
  • 道具设计:金继峰
  • 形体设计:尚俊睿
  • 合唱指挥:孟幻
  • 王喆 饰 卓玛
  • 王丽达 饰 卓玛
  • 王凱 饰 金明
  • 王泽南 饰 金明
  • 刘珊 饰 桑吉
  • 陈冠馥 饰 桑吉
  • 关致京 饰 仇万里
  • 黄延明 饰 仇万里
  • 王宏尧 饰 金秀
  • 张卓 饰 金秀
  • 王鹤翔 饰 金永德
  • 梁羽丰饰 小苗
作曲的话
编剧的话
采风感悟

作曲的话

雷 蕾

红军是我心中的英雄,香格里拉是我心中的仙境。

当我踏着英雄的足迹登上迪庆海拔4500米的雪山时,真正感受到雪山的神圣和红军的崇高是如此和谐地融合,震撼心灵的力量瞬间充满全身… …

有幸用歌剧的形式颂扬心中的英雄,故事又发生在香格里拉,真是难得的机遇。

雪山的女儿歌唱家宗庸卓玛老师介绍迪庆文工团副团长达摩鲁卓全程陪同。一路翻山越岭,顿时感觉到自己也成了一名康巴骑士,只是骏马变成了吉普。康巴汉子英武强悍,康巴姑娘热情爽朗。弦子、歌声、舞蹈使我们一见如故。

此剧的戏剧冲突尖锐,民族风格浓郁,我前几部歌剧的创作没有这么广泛地使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从红军的江西民歌,到康巴藏族的弦子、山歌、舞曲,丰富了全剧的音乐色彩。塑造大反派时又用了一点点昆曲… …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达摩团长唱给我听的一曲当地的歌谣,那是他童年的记忆,是母亲在地里干活儿时唱的康巴民歌。我把它加以发展,献给了正直、勇敢、美丽的女主角卓玛公主。

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使这棵歌剧幼苗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扎根、发芽,成长。红军的奉献牺牲、藏族同胞的赤诚无私、敌人的狡诈残暴,使此剧的戏剧张力极强。在歌颂红军和藏胞骨肉情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高尚情感的创作中,常常感动至深。我珍惜这瞬间,享受这瞬间,它净化了心灵,升华了自我!

编剧的话

冯柏铭、冯必烈

歌剧《金沙江畔》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陈靖将军是一位红军老战士,以其亲身经历写下了这部作品。小说写得很真实、很朴素,也很生动。但是如何用歌剧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并且让它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极具民族性,却叫我们大费了一番周折。我们理解,所谓民族化,从大的方面来讲,必须是符合中国老百姓审美习惯的。所以我们就在它的戏剧化、音乐化、好看、好听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相信,经过本剧主创团队的通力合作,经过国家大剧院的全力打造,这样一部新的,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歌剧,一定会呈现在观众们面前。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长征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毫无疑问,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远征,更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金沙江畔》只是长征中的一小段插曲,但这个故事应该说最能体现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深远含义。因为从红军时期开始,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直到今天,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等,人民的军队永远与人民血脉相连。这种优良的传统,正是这支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

谨以此剧献给伟大的长征、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

  • “我在当地搜集了大量的音乐资料,这种民间音乐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在歌剧中用了很多风格浓郁的康巴藏族的音乐素材,包括当地人口儿传唱的一些小曲,这些最珍贵最闪光的音乐,是灵魂一般的存在。”

    ——作曲:雷蕾
  • “我看过关于长征的很多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但是真正沿着红军长征的道路走过以后,才更加感受到长征的不易与艰难,那时候的红军战士、指战员的伟大,无论是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的艰苦环境中,还是在缺衣少粮,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的危险里,他们都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采风对我们在布景、多媒体、服装、化妆的设计上帮助很大,过去从图片和资料上了解到的东西是平面的,采风过程使这些形象立体化了。我们希望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集中强化的把金沙江当年的景观呈现在观众眼前。”

    ——导演:廖向红
舞美设计
服装设计
《格桑花》

《格桑花》是由一首康巴藏族民歌发展创作的。卓玛对红军从仇恨、怀疑至看到谭政委、卫生队长金秀、炊事班长金永德为保护藏胞牺牲,深深感动,明白了红军是好人。她以花喻人,唱出自己对红军的敬意。

前两句较平静,是稍加变化的民歌,转调后更充分的发展,八度的大幅度旋律,使情绪更热情激荡,展示卓玛对红军的情感转变,由恨到敬,由敬到爱。

《炊断粮》

年轻的红军指挥员金明的咏叹调,由于敌人的破坏,红军面临断粮的困难。金明紧张的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

如何表现此时此刻金明焦急的心情,我借鉴了戏曲中的垛板、紧拉慢唱等手法。在红军的音乐主题再现时,金明坚定了信心,找到了方向。

《摇篮曲》

男声合唱《北上》

这首进行曲风的合唱,是红军战士英雄的主题曲,剧中多次出现在不同场合,肉搏的鏖战后、紧急的行军途中、艰难的跋涉、刑场的坚定信念及胜利的喜悦。不同的场合,形式, 既丰富又统一地再现了红军气概。

《没来得及告别》

红军卫生队长金秀为保护卓玛牺牲后,卓玛心痛欲碎的一段咏叹调。乐队奏出卓玛的大调山歌主题,悲痛的卓玛呼喊、哭泣,对恩人难舍难分。金秀用生命告诉藏族同胞,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红军成为卓玛心中的菩萨,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格桑花的主题再现,温馨、美好,诠释了军民骨肉之情,合唱的进入更把情感推向高潮。

《我是否已引狼入室》

卓玛的母亲桑吉大土司的咏叹调。受敌人仇万里的欺骗,她误以为女儿已死,但种种迹象又使她怀疑。这是悲痛,矛盾和思索中的一个唱段。音乐主题由卓玛主题反向发展而来,木管不同调性上的呈示,模进,使气氛哀痛又充满悬疑。深沉的女中音丝绒般的音色,展示一个处在复杂矛盾中,强忍悲痛又清醒地意识到,身负重任的大土司、善良的母亲的内心。

《老谭,你就这样走了!》

红军卫生队长金秀听到丈夫谭政委为保护藏胞牺牲后,悲痛欲绝的呼唤。襁褓中的孩子还没有叫过父亲,就成永诀。他们一起从江西上路,家乡的山歌一直陪伴着他们。如何挖掘金秀此时的内心情感,中段的一句,我用了极限的手段,让女中音在两个八度内一气呵成,大起大落,表达了悲痛、愤怒以及崇高的信念,革命到底的决心。

三重唱《太阳啊,你可否慢慢沉沦?》

最后的高潮,刑场上,金明大义凛然。和桑吉土司、敌人仇万里的一段三重唱。每个人的内心独白,多层次的展示。太阳的落山,即是行刑的时刻。他们对太阳不同的期待,使唱段节奏变化丰富,声部衔接复杂,同时还有众藏兵男声合唱短促有力的伴唱,推动着紧张的气氛。结尾高潮时,金明的主题冲出众人,男高音亮出“太阳啊,你可否慢慢沉沦?”,展现出红军指挥员金明对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