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探班

戏剧排练正酣,导演强调“时代感”

国家大剧院
“北上,北上,铁血雄心,谁能阻挡……”在国家大剧院排练厅,即将于7月28日至8月2日迎来首轮演出的国家大剧院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戏剧排练,这也是该剧的首次戏剧连排。


金沙江畔首次戏剧连排 高尚/摄

《金沙江畔》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倾力打造的一部原创民族歌剧。该剧由作曲家雷蕾、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指挥家张国勇、导演廖向红领衔打造,王凱、王泽南、王喆、王丽达、刘珊、陈冠馥、关致京、黄延明、王宏尧、张卓、王鹤翔、梁羽丰等众多活跃在当今歌剧舞台上的实力派歌唱家领衔主演。
从6月20日该剧进入戏剧排练阶段以来,担任主演的歌唱家在导演廖向红执导下,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揣摩人物性格,而导演廖向红也在排练中常常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不断激发起演员们的二度创作热情。廖向红期望“剧中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群像画面,能成为长征精神的象征,深深嵌入观众的视野、脑海、心灵……”。剧中有一处表现卫生员无药救治受伤的金秀而感到窘迫的舞台细节,在排练中,导演廖向红为了让饰演卫生员的演员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窘迫感,亲自“演”起了这一角色。而所有的演员也被廖导的艺术“能量”所感染,对人物进行着精细的打磨,以求在表演中由内而外地刻画出剧中人的情感与气质。


宏大的排练场面,让每一个人都真切感受到那段革命岁月的壮烈与艰辛。 高尚/摄

自7月5日以来,舞蹈演员与合唱团也先后加入《金沙江畔》的戏剧排练。宏大的排练场面,让每一个人都真切感受到那段革命岁月的壮烈与艰辛。《金沙江畔》的合唱段落丰富动听,合唱队员们将自己代入到时代之中,用不同的音色和情绪塑造出红军、藏民和民众等众多角色。对于舞蹈演员而言,他们需要用肢体来表现红军“跋涉”的艰难,表现在长征过程中前有险阻后有追兵的境地,跌倒、翻滚、大幅度的“跋涉”等动作,为《金沙江畔》构建出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此外,八位参与排练的平均年龄只有7岁的“小演员”,也表现得十分认真投入。
在舞美与服装制作方面,歌剧《金沙江畔》于7月18日开始进行装台。目前,服装的制作与试装阶段也已经全部完成。

《金沙江畔》导演廖向红

导演的话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距离今天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对于今人和后人来说,铭记这一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深刻理解这一奇迹所蕴含的“长征精神”,将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金沙江畔》——年逾60左右的观众可能不感陌生, 20世纪60年代曾有电影、评剧、越剧等艺术形式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创作了多部作品。但是,以具有戏剧艺术皇冠之称的歌剧样式来演绎这一题材尚属首次,国家大剧院在建军90周年之际创作推出该剧,演出的现实意义就更为凸显、厚重……
如何用歌剧形式开掘长征题材?用歌剧语汇解读“长征精神”?是我们歌剧《金沙江畔》主创团队思考和探索的创作课题。
歌剧《金沙江畔》结构了红军先遣团在团长金明带领下,成功攻破敌军江防渡过金沙江,以严明的纪律和民族政策消除藏族姑娘卓玛对红军的误会,赢得藏区土司桑吉的信任成功借道,使红军主力得以继续北上的剧情。塑造了金明、金秀、金万德等一组红军战士形象,以及卓玛、桑吉等藏族同胞形象,从一个局部、片断来展现红军的长征伟业,形象、有力地道出了红军为何能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人类伟大奇迹的答案。这一答案简言之就是:“理想信念、钢铁意志、大义大爱、奉献牺牲、大智大勇、严明纪律、团结民众”,我以为,这是我们这部歌剧的思想立意,也是我们解读“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
我们主创团队在创作歌剧《金沙江畔》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图片史料,并沿着当年红二方面军渡过金沙江、取道藏区的路径做了考察和体验生活。当我们面对白浪滔天、汹涌奔流的金沙江水,两岸令人心惊肉跳的悬崖峭壁时,不由的对大自然的造化心生敬畏之感;同时想象当年红军在缺衣少食和敌人围追堵截的严酷条件下,何以在这无路险境中跋涉、攀越时,惊叹其何等艰难之余,更生崇敬之心,仰慕之情;当我们在红军取道藏区、停留修整的香格里拉,在雪山、草原、密林、古镇、纪念馆寻找当年红军留下的脚印时,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藏区民风的淳朴,红军与各族同胞的鱼水情深……
我们将体验生活获得的感悟、触发的思索、唤起的激情渗透在歌剧《金沙江畔》的创作中,努力用歌剧艺术的语汇讲好充满戏剧张力的动人故事;用具有历史真实和生活质感的造型形式去呈现金沙江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用凝聚时代节奏、鲜明民族特色的旋律来呈现历史的回声、红军的足音和民族风情;用演员精湛的演唱、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表演去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展现红军战士之间的友情、亲情,与各民族百姓的同胞情,以及红军团长金明与藏族姑娘卓玛纯真挚朴的爱情……
期望通过我们在歌剧舞台上展现的一行脚印,能透视出红军的万里征程……
期望剧中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群像画面,能成为长征精神的象征,深深嵌入观众的视野、脑海、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