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魏晋风骨今何在 史航对话《广陵散》主创

中国新闻网
(记者 高凯)7月14日,2018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中国故事”板块戏曲名家话剧《广陵散》将亮相。
24日,作为2018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戏剧π”系列沙龙活动之一,主题为“魏晋风骨今何在?——从传世绝曲到跨界名家话剧,《广陵散》与他背后的光辉时代”的对谈活动在京举办。
这场活动邀请了知名编剧、策划人史航与话剧《广陵散》艺术总监徐瑛、编剧唐凌交流对话,以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等话题为核心,通过探讨魏晋时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审美理想,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最个性张扬、最具有审美意味的魏晋时期,一起分享话剧《广陵散》的精彩看点。
魏晋名士纵情山水、特立独行、才华横溢、淡泊名利,其超拔洒脱的独特风范是后人向往的理想境界。魏晋风骨为后人所景仰,然而关于这段历史和这一批历史人物,一直以来在舞台上的表现甚为寥寥。
对于话剧《广陵散》,徐瑛介绍,编剧唐凌从五年前开始构思创作这部作品。此后又经过比较大的修改,完成了现在演出的版本。
唐凌表示,“魏晋时代是后世非常心驰神往的时代,但是至少在戏剧舞台上表现还是非常少。我们私下聊起来的时候,很多创作者剧作家也表示对这个题材心怡已久,想了很多年的事儿,但是并没有把它付诸笔端,也没有送上舞台,其实我自己也很忐忑。为什么写这段历史中的这些人物呢?我觉得有以下原因。第一,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有着中国历史上、中国文人史上非常罕见的风采。魏晋风骨是一种非常人性高扬、高度审美的时代,古琴、书法、饮酒、音乐、诗文等等,这些人身上承载着我们中国文化里最精粹、最审美的元素。第二,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文人群体,在魏晋时期,历史把所有的人都卷入到一个很极端的环境里,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这些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是首当其冲的。”
虽然历史上存在真实的人物及事件,但在长期的流传演绎中,“竹林七贤“早已成为一个高度象征意味的形象,承载了不同时代文人、知识分子的想象和寄托。因而《广陵散》的创作在尊重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和合理情节化、概念化,全剧以“嵇康之死”贯穿,同时展现了“竹林七贤”的不同性格、不同抉择以及不同价值取向。
史航表示,“写‘竹林七贤’的作品确实特别少,我上高中的时候有幸读了一本薄薄的历史小说,是美籍华人女作家刘年玲(木令耆)写的,叫《竹林引幻》,她认为‘竹林七贤’很像她非常敬仰的六十年代美国,像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的嬉皮士。他们是一群放肆放纵的人、行为艺术家。”
唐凌直言,“即使到今天,我想对这群人的理解其实我们也还是很难给出一个很明确的面目。他们在史书中记载就不多,《世说新语》里有一些奇闻异事,但是这种非常详细的记载不是特别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再加上他们各自的个性,以及在那种环境中其实他们所有的言行都出现严重的扭曲行为。所以我们怎么理解他们?不仅仅因为我们跟他们时代隔的非常久远,写这个作品我尤其感到,其实我们在境界上距离太远。”
据悉,话剧《广陵散》由戏曲演员出演。徐瑛认为,《广陵散》的题材,给予了主创一个尝试与创新的机会。“魏晋风度、名士的潇洒气韵特别适合戏曲演员呈现,借助京剧演员在唱念做打上的深厚基本功,可以完成对魏晋名士艺术形象的塑造。”
在音乐上,《广陵散》邀请到蜚声国际的著名音乐家郭文景创作音乐。《广陵散》本身即为古琴名曲,剧中人物嵇康、阮籍和阮咸均为一代音乐大家,该部戏剧作品本身即带有浓郁的音乐气质。徐瑛曾与郭文景在多部作品中有过亲密合作,在他看来,郭文景具有深厚的文学理解力,由他操刀音乐,无疑将为这部文学气息浓郁的作品增添韵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