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返场《茉莉花》名团名曲醉人

德国科隆爱乐乐团经典再现大剧院

北京晨报
(首席记者 李澄)当那熟悉的《茉莉花》翩然而至时,全场观众惊喜异常,不少人忍不住在曲间热情鼓掌,这是2月12日德国科隆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会返场曲时的场景,指挥家弗朗索瓦-格扎维尔·罗特用双手“拨动”着这首中国名曲,双簧管首席那段独奏的主旋律再现味道纯正得就好像他是一位中国音乐家,妙不可言……这支德国名团,以贝多芬开场,以马勒为支撑,最终却是以一曲优美轻快的《茉莉花》“压大轴”,让在场的中国观众心满意足。


这是一支歌剧院的管弦乐团,近年来曾多次造访中国,更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与科隆歌剧院携手上演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引起轰动。2014年,科隆爱乐乐团在时任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马库斯·史坦兹的带领下登台国家大剧院。2015年,法国指挥家弗朗索瓦-格扎维尔·罗特从马库斯·史坦兹手中接棒,成为了科隆爱乐乐团的新任艺术总监。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在上半场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中担任独奏的德国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她是小提琴女皇安妮·苏菲·穆特的得意弟子,被认为是得到了穆特的真传,这场音乐会上她演奏的虽然是“大俗曲儿”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但也正因为是人人都必演的“大俗曲儿”,观众的耳朵也会更加挑剔。
身材纤细修长的弗朗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果然与众不同,作为女性演奏家,她并没有如她众多的女性前辈大家们那样让自己的琴更加阳刚、男性化,她的贝多芬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更像是贝多芬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而非我们通常习惯的那种“宣讲”式的华丽“外放”。罗特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极力控制着乐队的速度和响度,让这位音量不大的美女小提琴家能够清晰地把她每一个“词句”都能够传达给听众。弗朗演奏贝多芬的乐句远远要比我们通常习惯的版本缓慢得多,但充满诗句的意蕴和节奏感,即便在第一乐章的即兴独奏段落,也是不紧不慢不事张扬,让诗句像朗诵、念白一样缓缓流淌,在第三乐章最后的激情和高潮段落,弗朗的琴终于不能像那些男性高手一样在狂欢般的乐队之上英雄般的欢歌,而是被“淹没”在乐队中与大家“万众一心”了。
这场音乐会的另一大看点是当年为马勒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然这超出了一支歌剧院管弦乐团的演奏能力,第一乐章启奏那段小号独奏的“天使的号角”从第一个音就感受得到小号首席的心虚,很快就在后面的高音上吹破了……而三乐章圆号首席的那个破音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毕竟这是马勒交响曲,铜管是耍大把式的,相信上一次在上海的瓦格纳《指环》的铜管阵容要比这次强几个档次。尽管有这两个瑕疵,但科隆爱乐乐团不愧是“马勒五”的“原唱”,他们对这首交响曲的精髓烂熟于心,尤其是那个慢板有着天堂般温暖亲切无尽美妙的第四乐章,让人心醉神迷……这是春节之后登台大剧院的第一支世界级名团,通过爆满的观众可以看出它在北京乐迷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