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新版“霍夫曼”梦幻出场

北京晨报
(记者 李澄)冷峻但又极度喧闹的慕尼黑酒馆、充满奇幻且“科学至上”的机器人工作室、酒徒们疯狂的“骑马舞”……31日晚,国家大剧院2013年首部自制歌剧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以令人目不暇给的视觉变幻和激动人心的歌唱,首度亮相。

这部由世界著名歌剧导演弗兰切斯卡·赞贝罗执导的法国歌剧,是继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中央歌剧院版之后,北京舞台上的第二个版本。昨晚,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幅绘有霍夫曼肖像的巨型纱幕,随着大幕的开启,主人公霍夫曼出现在弥漫着烟雾的酒馆中,缪斯女神以动人的歌唱不断刺激着他的创作灵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赞贝罗竟然为疯狂的酒徒们设计了去年风靡世界的“骑马舞”。

作为一部人物众多的歌剧作品,如何让观众记住在剧中出场的22位主要演员,一向是该剧演出的一大难题。而昨晚,风格迥异的服装为剧中人物戴上了鲜明的“视觉名片”,同时11位中外歌手也以出色的演唱及表演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曾经饰演过六个版本霍夫曼的法国男高音让·弗朗西斯·蒙沃辛是昨晚最为耀眼的明星。他不仅游刃有余地穿越在不同的梦境中,并且以圆融地道的唱腔征服了观众。来自俄罗斯的花腔女高音彼佳·伊万诺娃身在第二幕中以夸张的动作、幽默的表演成功塑造了机器人奥林匹亚,而她的一曲《玩偶之歌》则为现场观众带来会心的笑声……

该剧将上演到2月3日,今晚将迎来中国组歌手的亮相。

古典“李”论

难得的是凑一组高水平演员

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可以算是歌剧世界的一朵奇葩,它与歌剧世界主流的意大利歌剧和德奥歌剧在风格上都相距甚远,即便在法国歌剧中,它也是卓尔不群。对于一家歌剧院来讲,如果没有《卡门》、《玛侬》、《浪子》这些“硬戏”打底儿,《霍夫曼的故事》压根儿就别想,因为奥芬巴赫在这部戏里想要表达的太多、太复杂,而他为故事设计的人物也太多,性格也太多样,不用说观众看上几遍,就是群戏演员演多了也未必就能够领会全部的戏剧真谛。国家大剧院能够上演《霍夫曼的故事》已经是有足够的自信心,但真正到了昨晚首演,才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剧院的制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霍夫曼的故事》的制作难度要超过前两部瓦格纳大戏。

瓦格纳歌剧基本上是布景+“站桩”式的唱功戏,舞台大布局决定效果;而《霍夫曼的故事》不仅是唱功戏,而且角色众多,每个角色都不能弱,凑一组水平相当的高水平演员在全世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霍夫曼这样自始至终都有重戏的角色,就鲜有男高音能够胜任。法国歌剧半音多、转调多,再加上动作奇多表情丰富的表演,三转两转之后要想保证音准,没有真功夫和好状态,都是不行的。法国男高音让-弗朗西斯·蒙沃辛可以算是霍夫曼的“老油条”,声音算不上超一流,但他的戏份十足,同时还能够保证相当高的歌唱水准,应该配得上如此漂亮的大制作。

很多第一次看这部戏的观众都会被机器人奥林匹娅机械、美妙、华丽、多变的《玩偶之歌》所吸引,但她的戏份远不止于这段咏叹调。导演赞贝罗对大场面和主次角的细节把握举重若轻,而彼佳·伊万诺娃的唱功着实了得,她炫花腔给自己加了难度,令人眼花缭乱,更有甚者,把最高音唱到了令人瞠目的高音F,听上去却格外轻松。机器人奥林匹娅这一幕的戏场面相当大,而且很耐看,但我更喜欢霍夫曼与朱丽叶塔泛舟威尼斯那梦一般的画面和场景,能够让人感受到导演赞贝罗内心对于霍夫曼和《霍夫曼的故事》所要真实表达的其实人的内心世界,那三位女主角、三段荒诞的爱情故事,或许只是诗人霍夫曼对于爱情和艺术的思考、幻想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