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寻琴之旅——名琴诞生记

2018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带你识名琴

国家大剧院
如同各派武林高手各持不同兵刃,对于演奏家来说,他们使用的乐器也至关重要。被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常在演奏家们繁复高超的演奏技巧之下,流淌出如泣如诉的美妙音色,而创造出这天籁之音的,还有舞台之下辛勤劳作的制琴师们。17-18世纪的意大利,曾出现过一批伟大的制琴师,最著名的是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三大制琴家族。他们制作的提琴能奏出微妙、甜美但拥有足够力度感、犹如钻石般闪亮的音色,每把名琴都有独一无二的音色和魅力,演奏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琴上表现出对色彩、声音和感情方面的细微处理。因此,这些名琴一直被提琴演奏家和收藏家所钟爱和推崇,这些古老名琴的价值一直在上升,无论是怎样“性格”的小提琴,只要是这些制琴大师亲手制作的,都是价值连城。


妙趣横生的“寻琴之旅——名琴诞生记”对谈活动肖一/摄
2018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以小提琴为主题,在5月9日至26日期间广邀国内外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名家们在18场音乐会中带着各自的“看家宝贝”登台大剧院,荟萃成为璀璨夺目的“名琴大观园”,令观众大开眼界。五月音乐节期间,提琴制作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郑荃、五月音乐节艺术总监/小提琴家吕思清与北京音乐台主持人谷悦,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寻琴之旅——名琴诞生记”对谈活动。为国家大剧院的会员和媒体们深度讲解了小提琴制作过程、历史名琴的故事与特点、小提琴家与名琴的情缘。


提琴制作大师郑荃肖一/摄
谈及小提琴的制作,提琴制作大师郑荃说:“对小提琴不太了解的人,或许会觉得每把琴都差不多,外观上看,无非是偏红些或偏黄些。其实,每把小提琴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世界上没有两把一模一样的琴,因为没有两块木材是一样的,木材有老的、嫩的、朝南长的、朝北长的,发出的声音都不同。制琴师们往往先在脑海里预设出自己想要的声音,然后去寻找这块木头,再通过自己的设计来实现,其中的每一步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效果。每一把琴都体现着制琴师的创作思路,如同画家作画,他们不会画出一幅好的画后再画一幅一模一样的,每幅画都有不同的创作动机。”郑荃为大家介绍了制作小提琴的主要木材云杉,并以丰富的图片详解了制作小提琴的过程,包含模具、侧板、衬条、轮廓、背板、面板、刻线、琴头、琴弦、肩钮、刷漆等环节。



吕思清使用三把名琴演奏,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古今名琴的魅力肖一/摄
关于名琴,郑荃与吕思清谈论:“通常所说的名琴有两种,一种是名家制作的,一种是名家拉的。演奏过这把琴的演奏家,了这把提琴的历史。许多小提琴都有自己的名字,有的是以制作家命名的,有的以演奏家命名的。”例如,吕思清曾使用过的1742年的瓜奈利,以“维尼亚夫斯基”命名,因为维尼亚夫斯基生前用过这把琴。刘宵使用的1727年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杜庞将军”,曾经在18世纪末由酷爱音乐的法国政治家皮埃尔·杜庞购买,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有些是以其特征命名,例如说帕格尼尼的“大炮”,因为声音雄壮像“大炮”般而命名。陈曦曾使用的斯特拉迪瓦里“红宝石”,因为漆的颜色像红宝石而命名。另一方面,名琴之所以成为名琴,也因为它们的身上蕴含着艺术的传承与精神。制琴是纯手工的艺术形式,几百年前,意大利的克雷莫纳是全世界最为领先的制琴小镇,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人们对于这种传统的维护和坚持,让小提琴制作变成了一门伟大的艺术,这也是现在所称的工匠精神。意大利的制琴大师们大都是家族式的,祖祖辈辈都在制琴。比如孙子用的一块木材,爷爷辈就开始晒着了。同时,由于小提琴是有生命、有记忆的,它的声音会随着时间和它所经历的演奏者而改变。吕思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红酒,1982年的拉菲在1985、1986年时并不好喝,30年后它才达到了顶峰。再往后,它的口感也会开始走下坡路。”一把琴就像一个孩子,从诞生到成熟,再走向衰老,这就是它自然“生长”的过程。
除了众所周知的克雷蒙纳外,在意大利古罗马时代,布雷西亚也是小提琴的发源地。这两个城市诞生了许多早期的制琴泰斗,郑荃为大家详细讲述了雅科布·斯坦纳、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瓜奈利等制琴家族的历史传承及制琴特点。活动现场,吕思清为大家展示了一把瓜奈利名琴、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郑荃也带来了他亲手制作的一把名琴,1987年,郑荃曾凭这把琴获得了意大利第一届全国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金奖。最后,吕思清使用三把名琴演奏了《爱的忧伤》《爱的欢乐》《爱的致意》,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古今名琴的魅力。
 
以下是本届五月音乐节中部分小提琴家使用的名琴:
吕思清:耶稣·瓜奈利1734年制作的“里奇”(艺术收藏家周先生赞助)
斯特拉迪瓦里“克莉斯比小姐1699”(慈善家李大伟赞助)
陈 曦:彼得·瓜奈利制作1690年制作的“老桑德曼”(周先生赞助)
刘 宵: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1727年制作的“杜庞将军”(喻基金赞助),这也是中国内地拥有的第一把世界顶级斯特拉迪瓦里琴。
黄 滨:罗杰尼1677(喻基金赞助)
高 参:安德烈亚·阿玛蒂于1617年制作的“罗伯克维兹亲王”
黄蒙拉:Vuillaume 1868
宁 峰:Sam Zygmuntowicz 2017
平夏斯·祖克曼:朱塞佩·瓜奈里·德·耶稣1741
约夏·贝尔:斯特拉迪瓦里 1713年制作的“吉布森-胡伯曼”
法比奥·比昂迪:安德里亚·瓜奈里1686
康珠美:1708年的“前施特劳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