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五月音乐节”小提琴唱主角

北京晚报
一把把年岁悠久的名琴,一位位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一首首难度极高却脍炙人口的经典乐曲……前晚和昨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两场精彩的小提琴GALA音乐会接连上演,以前所未有的“双开幕”正式开启了一年一度的五月音乐节。截至5月26日,16场音乐会还将陆续上演,丰富多彩的“走出去”公益演出、大师讲堂也将贯穿整个音乐节。
前晚,由五月音乐节艺术总监吕思清领衔,宁峰、黄蒙拉、黄滨、陈曦、刘霄等5位同样在国际乐坛中备受瞩目的小提琴大师共同组成的“天团”首先登台,演绎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弓弦盛宴”。结束了上半场的轮流独奏后,下半场,6位小提琴家一起走上了舞台。在陈琳指挥的中央音乐学院名家室内乐团配合下,他们先以两两组合、每组演奏一个乐章的方式奏响了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又一曲维瓦尔第《B小调四重小提琴协奏曲》收束,6位演奏家分列舞台两侧,共同拉响了一首对他们而言颇有意义的乐曲——帕格尼尼第24号《随想曲》。
“我们当中,我、黄滨、宁峰、黄蒙拉都得过帕格尼尼金奖。”吕思清说,“6个人一起拉琴,大家听起来觉得过瘾,我们拉着就没那么过瘾了。”为了让所有演奏家都能在这首4分多钟的曲子里一展自己的个人特色,作曲家胡尧专门把《随想曲》重新进行了改编,6位演奏家也在登台前磨合了许久,最终才呈现出了这首互飙琴技又独一无二的《随想曲》。旋律在6人的弓弦上转接不停,声部交织变换,他们手中的名琴也在这段火花四射的乐曲中大放光彩:吕思清使用的是瓜奈利“里奇1734”,陈曦的琴“桑德曼”制作于1690年,同样出自瓜奈利之手,黄滨、刘霄、宁峰、黄蒙拉使用的分别为“罗杰尼1677”、斯特拉迪瓦里“杜庞将军1727”、Sam Zygmuntowicz 2017和Vuillaume 1868。
“以往我们给五月音乐节也策划过一些主题,大多是围绕某位作曲家或某种音乐风格,今年是第一次以乐器小提琴作为主题。”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王路藜介绍道,“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钢琴和小提琴是大家最熟悉的两件乐器,国家大剧院为钢琴举办了国际钢琴系列,我们也想在一个音乐节里全方位普及小提琴艺术,集中展现小提琴的魅力。”
如果说前晚的曲目西洋风情浓郁,昨晚,爱好中国作品的乐迷则一饱耳福。除了吕思清这位小提琴界的中流砥柱,这场名为“琴弦上的中国”的音乐会还邀请了并不经常现身舞台的老一辈与年轻的演奏家。在江枕毅、蒋熠颖两位面容依旧带着稚气的“新生代”登场后,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小提琴家刘育熙在渐渐转亮的场灯中走到了舞台中央。
提起刘育熙的三位长辈,所有人都免不了要竖起大拇指——他的两位伯父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父亲刘北茂也是现代著名音乐家。从教五十年,如今,刘育熙已经80岁高龄,但无论是挺拔的身姿、依旧轻盈的步伐和打理得格外精神的黑发,都让人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小提琴家已经是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刘育熙首先奏响了刘氏三杰名作《良宵》和《悲歌》,几十年积淀下的感情与技法让刘育熙的演绎充满了细腻和厚重的情怀。刘育熙本人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在20世纪90年代家喻户晓,被誉为“继《梁祝》后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又一力作”,在音乐会的现场,他亲自演奏了第一乐章《北风吹随想曲》,熟悉的旋律、真挚的感情赢得了全场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接下来的十几天中,众多大师名团还将接力五月音乐节的演出:祖克曼、约夏·贝尔、法比奥·比昂迪、康珠美四位国际小提琴名家先后登台,田野里的圣马丁、欧洲嘉兰古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乐团三大国际知名室内乐团和“艾莫森”、“莱比锡”两大国际顶尖弦乐四重奏也将来到大剧院的舞台。此外,墨尔本交响乐团、美国太平洋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中外交响乐团也会陆续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24日与墨尔本交响乐团携手带来的音乐会上,吕思清会使用另一把曾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珍藏数百年之久的名琴——斯特拉迪瓦里“克莉斯比小姐1699”。
除了音乐厅中正襟危坐、一丝不苟的演出,国家大剧院从2012年起策划的五月音乐节“走出去”公益演出今年也将继续,让原本人们心中遥不可及的古典音乐回响在校园、地铁、博物馆和社区中。目前,吕思清带队的艺术家“小分队”和中国电影乐团已经走进了位于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筑工地的食堂、冬奥组委和协和医院,为难得有机会走进剧院的大家送去了音乐的问候。据介绍,本届五月音乐节将开展20余场“走出去”公益活动,演奏曲目以弦乐作品为主,涵盖独奏、重奏与合唱多种形式。(记者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