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又到踏雪寻梅时。值此岁末年初之际,我们特别策划推出了“名家足迹”系列之“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华诞,以靳尚谊、钟涵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他们的艺术生涯正是在燃情岁月中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他们的艺术创作更是与共和国的脉搏紧密相连。
在新中国美术史上,靳尚谊、钟涵对中国油画艺术探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靳尚谊的作品,人物造型体积厚重、富有力度,用色含蓄典雅,刻画了一个属于崇高与优美并存的世界,他以现实中国人物的形象创造出含蓄、典雅、沉静、和谐、单纯的古典美。钟涵曾无数次风尘仆仆深入黄土高原地区,把心血倾注在滚滚黄河、纤夫之路上,他浑厚、质朴的画面中不仅流露出富有诗人气质的哲思,更体现出他精研中西文化之后,对油画本土精神所作出的追求。本次展览是两位先生近年来创作的集中展示,其中一些作品不乏是观众所熟悉的,如靳尚谊的《画家黄永玉》《老艺术家钟涵》《途中》,钟涵的《碑林》《暮云横河》《密云》等等,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出艺术家们以现代人的艺术视角,将西方油画本体语言与东方传统文化精神融为一体,这种融合所产生的审美情趣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
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深厚的写实功力与质朴的生活气息,也闪现着“尽精微,致广大”的美学思想的新机,对艺术的现状及发展有着冷静的思考。时代把他们推上了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们也确实没有辜负历史赋予的重任,在探索和发展自己艺术风格的同时,也促进了多元化艺术格局的逐渐形成。在社会变革的关键年代,艺术家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实践影响并推动着艺术发展的进程。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文化机构,是展示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自开幕运营以来,大剧院一直积极参与中外优秀表演艺术的展示、典藏和传承,提升艺术殿堂文化内涵,丰富观众的视觉体验,打造大众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十一年里,大剧院陆续推出了“名家足迹”系列展,通过优秀视觉艺术作品,为公众提供了多元而立体的艺术体验。漫步在展厅里,让我们沿着“名家足迹”,静静体味画坛巨匠独特的艺术创造,深切感受他们艺术作品中的东方神韵和中国精神!
北京市副市长
国家大剧院党委书记、院长 王宁
2018年12月
 
 
 

序言

靳尚谊与钟涵是我国油画界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了新中国第一批历史画,其中靳尚谊的《十二月会议》和钟涵的《延河边上》,已然成为我国现代油画经典。这里展出的作品选自他们平常的创作,涵盖其半个多世纪所画的人物肖像、风景写生、创作或创作草图,较全面地反映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各自的面貌。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靳尚谊和钟涵一起共事近60载,前者曾任该院院长,后者原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他们携手为中国美术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油画创作人才。他们先后开始了油画艺术生涯。从两者早期的作品中可见,其起步皆始于学习苏联油画,由此出发,逐渐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就整体面貌而言,靳尚谊趋于变化中的古典优美,而钟涵立根于相对恒定的象征壮美。相较之下,靳画偏重于清晰的线性形体塑造,而钟画则倾向于明暗块面的涂绘式造型。这两种相异的油画模式正好映射出欧洲油画史的两条相辅相成的主线。因此,将钟、靳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展于一厅,对观众赏鉴油画具有特别的意义。
油画源于欧洲,有其基本的艺术语言。与中国画的暗示性再现方式相比,油画更加注重形体、体积、空间与色彩,可以说,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从提香至法国印象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油画已成为一种以色彩塑造形式、体积与空间的艺术。这是油画的世界性本体语言,是无论哪个时代或国家的油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手段。钟涵与靳尚谊开始学习油画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要是通过苏联这一窗口或部分欧洲印刷品了解油画的,这对他们感悟油画的本体质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即走出国门去研究西方油画,开始系统地考察欧洲杰作的原作,从视觉的角度,深切地把握了油画的发展史,这为其创作注入了新的养分,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绘画观念,也提升了他们创作水平。靳尚谊的人物造型更加着力于形体与边线的处理,使之既厚实又灵动,且富于现代感,呈现出典雅的特征;而钟涵的油画则强化了明暗与笔触的融合,追求粗犷豪放的画面效果,使暗示性本身构成绘画的主题要素。
艺术的生命在于个人的创造,而新的创造必须源于往昔伟大杰作所形成的品质基准。传统出新是艺术家面临的永恒悖论。钟涵、靳尚谊深入研究欧洲油画即以创新为旨归:充分掌握油画本质语言,依据个人的禀性,创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中国油画。
钟涵和靳尚谊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不仅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题材选择,而且主导着他们的技艺发展。虽然钟、靳两位都画人物与风景,但他们各自锁定了自身喜爱的题材与主题,并以相应的绘画语言充分表现个人的偏爱,而题材和表现语言的选择也显露出两人各自的美学情趣。
靳尚谊的作品大抵以人物肖像为主,他借助历史的、当代的名人和普通人物尝试油画的各种语言,从古典方式至印象主义直到平面化的线性处理,无不囊括,旨在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塑造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他画中的新疆人物,形像结实、构图稳固,于庄重中透露优雅,他画的历史人物,笔触苍茫,仿佛笼罩着时间的印痕。而他所画的身边人物肖像,采用多变的形式,或以线条构形,在平面的形体刻划中寓生动的笔触塑造,或以近似点彩的笔触建构形体,凸显油画笔触的触感和色彩的细腻转化。他总是根据表现对象的特征以及自身的创作意图而采纳相应的油画语言,然而在这变化之中始终保持清新典雅的特质。
钟涵笔下的恒常主题是人与自然的艰苦关系,他用凝重的笔触和浓重的色彩,表现人与黄土高原、人与黄河等自然艰苦环境拼博的精神,表现人类坚强不屈的悲壮气概。这两种视觉再现表达对人和世界的不同旨趣,产生了不同的美学形态。在靳尚谊的画中,形式清晰,线与色皆在界定人物和事物边线与内在体积,所塑造的形体可感可触,整体画面结构清楚朗畅。钟涵作品的画旨与此形成鲜明反差,一切形体融化在神秘莫测的形相氛围之中,借助风、云、烟、火等不可触摸的形状增强笔触在画面的运动感,创造浑然一体的视觉撼动,其浓黑厚重的画面中,常常以些许跳跃的亮色导引观者之眼,于其构图的整体上下文中去读解具体的形式。正是出于这样的暗示性绘画观念,他在画人物时往往选择背面,以宽大的笔触加以塑造,象征人性的铁铸般的脊梁之柱。
绘画旨在形象地表现思想,思想性是艺术的生命所在。思想观念或题材虽然重要,但必须以绘画本质语言赋予其价值或审美品质,油画的好坏即取决于此。钟涵与靳尚谊所走的油画道路不同,但他们对油画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秉持着相同的判断标准,这是激励他们不断自我更新的能源。他们虽已年届耄耋,却依然葆有旺盛的创作活力,其艺术生命力正是来自其长期不懈锤炼的绘画技巧与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无限好奇心之间所保持的幸福平衡。没有这种平衡,无人能成为出色的艺术家。技艺是画家必须谙熟的,必须越钻越深,而好奇心则不然,必须越来越宽广。技巧是满足无限开阔的心灵好奇的手段。正因为如此,他们依然求索不息,不断寻求和发明其创作所需的更佳油画语言,以臻更高的艺术境界。这是两人的作品展给予我们的最好启示。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
 2018年12月

展厅实景

展厅实景

近期展览推荐

登录注册留言反馈

客服电话:010-66550000

© 国家大剧院|返回首页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