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剧院新闻 > 正文

希拉里·哈恩献技国家大剧院

展现小提琴“纯粹之美”

国家大剧院

  
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携手钢琴家科里·司麦斯让千余名观众欣赏到了小提琴的“纯粹之美” 凌风/摄

  2015年1月16日,美国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时隔四年重返国家大剧院,携手钢琴家科里·司麦斯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室内乐音乐会,让千余名观众欣赏到了小提琴的“纯粹之美”。

  久别四年迎“女神”

  2011年4月8日,希拉里·哈恩携手英国室内乐团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彼时,无论莫扎特还是之后加演的巴赫,都让人耳朵一“亮”。哈恩靓丽的外表、出众的气质与高超的琴技相得益彰,令在场观众无不折服。乐队协奏曲固然足以令观众仰视“女神”风采,然而能够现场聆听到喜爱的小提琴家带来的一场独奏音乐会,也成为不少粉丝的期待。有人说,哈恩是“脚踩19世纪,身在21世纪的自信、情感丰富的小提琴家”。她的写真总能拍出19世纪古老油画的效果,而她的音乐会则会带来21世纪的新鲜气息。当晚,哈恩就以“惊为天人”的表现,为久别四年的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唯美视觉,醉心聆听

  当晚,哈恩演出的作品时间横跨数百年,且风格迥异,除巴赫、舒曼、德彪西外,还穿插了数首精致的小提琴安可曲,很好的彰显了哈恩对各类音乐的把控能力。


哈恩演出的作品除巴赫、舒曼、德彪西外,还穿插了数首精致的小提琴安可曲 凌风/摄

  上半场,在《两首小品》、《忧郁的小提琴》、《秋之孤寂》、《微风》等几首清新怡人的“开胃小菜”后,哈恩以一部巴赫的第三号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带来了颇为“隆重”的压轴。巴赫的作品向来是哈恩的拿手好戏,她也表示自己超级“萌”巴赫,“巴赫的音乐适合所有的场合,他是无所不包的存在。经年累月的练习和演奏,它们对我的意义不断改变,就像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他是我永远追寻的探索。”钢琴大师加里克·奥尔森也说:“哈恩的严肃认真、演奏的完美无暇和内容的纯净让我折服。”当晚哈恩再次印证了大师所言,在风格转换的各个乐段间,哈恩成功“独挑大梁”,投入的演奏在保持结构严谨均衡、线条清晰严密的同时,还释放出了巴洛克音乐的浪漫因子,带来明快的澄净质感。

  下半场一开始,德彪西的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就为观众带来了细腻多变的音乐体验。这部作品对演奏者的技巧与审美均是不小的考验,而对于哈恩来说,不论是揉弦还是对力度的掌握,皆是游刃有余。弓弦游走中,哈恩逐渐勾勒出一幅色彩变幻的画卷,钢琴则为这幅画卷投下斑斓流动的光影,令人仿佛置身梦幻之中。在日本当代作曲家大岛满充满起伏的《回忆》之后,哈恩逐渐打开了观众的情感闸门,带来了“诗人音乐家”舒曼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这部作品在音乐语言、和声调性上都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哈恩细致又不失多情的演绎,则令这首浪漫主义诗篇具有了非凡的感召力,观众亦不由自主的跟着琴音走进音乐深处。音乐会最后,哈恩以一曲深邃沉静的马克斯·李希特的《慈悲》为观众带来了宁静致远的极美享受,令人甘愿跟着弓弦的徐徐诉说沉醉、沉沦。整场音乐会虽没有“电光火石”,哈恩却以其深厚的功底、收放自如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成熟小提琴家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