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话剧《西望长安》首演告捷

老舍经典剧目带欢乐与思考走进亦庄经济开发区

国家大剧院
9月8日,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话剧《西望长安》在亦庄经济开发区博纳星辉剧场精彩首演,怀旧的舞美、逗趣的台词、精湛的演绎、蕴含启示的主题……让这部五十年代的老舍经典话剧散发出熠熠光彩。作为继《样式雷》之后第二部走进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西望长安》将首演场搬上开发区舞台,旨在为了将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带入基层,既体现了剧院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所做出的努力,也更好地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西望长安》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冒充军人的骗子的故事

《西望长安》是我国人民艺术家老舍依据真实事件于1956年创作完成的话剧剧本,剧本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冒充军人的骗子栗晚成是如何编造荣誉史骗取人们的信任和尊重,最后又被群众识破的故事。该剧取“西望长安”一名,则是引自李白旧诗中的经典一句——“西望长安不见家”,“家”字与“佳”字同音,故后来“西望长安”四字多为知识分子用作表示某事不好、不佳的意思(援引老舍在《有关<西望长安>》的信中解释)。而栗晚成一案最终在西安破获,这座古称“长安”的城市也继而被老舍用作剧本名称,尽显讽刺意味。


著名相声演员高晓攀饰演的该剧主角——骗子栗晚成

在热闹的红绸舞和军歌中,当晚的首演正式拉开序幕。绿色的营房、熟悉的旋律,将现场观众迅速带回到五十年代那段建设新中国、歌颂新中国的热潮中。由著名相声演员高晓攀饰演的该剧主角——骗子栗晚成,甫一出场,便自带“喜感”,走路跛脚、说话结巴、谎话连篇还大言不惭,高晓攀松弛有度的表演将老舍笔下的“栗晚成”刻画的淋漓尽致,活现了骗子的狡诈与贪婪、卑劣与龌龊,也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个立于相声舞台之外的话剧演员高晓攀。而在“栗晚成”之外,来自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演员也在当晚的首演中有着不俗表现。青年演员王千予在剧中饰演了栗晚成妻子“达玉琴”一角,细致刻画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孩向一个与骗子同流合污的妇人形象的转变,让在场观众无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演员罗巍则饰演了与栗晚成相对的公安警察唐石青一角,严肃缜密却又难免刻板,饱满多面的演绎也避免了人物趋于符号化,具有强烈的人物性格。此外,耿直的林大嫂、单纯的程二立、执着的荆友忠……一个个操着东北、陕西、湖北口音的演员将老舍笔下的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既体现了剧本人物的层次性,也再现了骗子栗晚成踏遍多地的“欺骗旅程”,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青年演员王千予在剧中饰演了栗晚成妻子“达玉琴”

一个个操着东北、陕西、湖北口音的演员将老舍笔下的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

首演中的另一看点在于该剧道具与舞美的精巧设计:在老舍的原作中,栗晚成为掩饰自己虚构的“英雄形象”,常将一只神秘箱子带在身边,那里面记录了他所有骗人的细节,装着他所有骗人的道具,而正是这只“潘多拉的魔盒”给予导演原瑾泓以创作灵感,首演中,大小不一的多个盒子取代了大体积的桌椅床凳,每个转场空隙,这些“盒子”则会再度被拼接成新的道具,就像栗晚成本人,灯光一亮,又是一副“崭新面孔”。而就“盒子”的设计意向,导演本人也表示:“箱子里装载的是栗晚成自己的欲望,这是在舞台上可以看到的,还有看不到的,那就是剧中被栗晚成所欺骗的群众,他们的内心也有一个无形的‘盒子’,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内心的潘多拉魔盒被栗晚成慢慢打开,他们的欲望也被一点一点释放出来,所以舞台上的这些‘盒子’就是剧中人物的内心写照。”


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可以清晰的看到角色内心的欲望也被一点一点释放出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今天与五十年代的社会情形已相去甚远,但值得深思的是“栗晚成”之流是否还会存在?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骗子”的骗术或许不会停止反而会更加“高明”,因此,所怀善良之心的人们更要自察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才能真正使那些打着“英雄”“正义”旗号的骗子走向穷途与末路。


时至今日,西望长安的故事仍然有现实警示意义

明晚“栗晚成”一角将由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青年演员王浩伟担任,而继9月8日至12日的亦庄经济开发区巡演之后,11月1日至5日,《西望长安》一剧将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再度连演5场,为观众们带来这部集欢笑与思考为一体的老舍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