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大剧院自制剧目的名单上又多了精彩一笔,在经过数月的精心准备后,奥地利天才作曲大师莫扎特的歌剧代表作之一《费加罗的婚礼》终于与观众见面。原汁原味的舞台场景把观众带入17世纪西班牙古堡中,由著名歌唱家沈洋、黄英、周正中、于冠群领衔的全华班阵容更是不负众望,完美演绎了这部广为中国观众熟悉和喜爱的西方经典歌剧。
独立制作首部莫扎特歌剧,大剧院再造院藏经典剧目
“终于等来一部莫扎特歌剧了,而且还是《费加罗的婚礼》!”在为北京观众相继带来了一部部西方经典歌剧作品后,8月15日晚国家大剧院迎来了建院近六年来独立制作的首部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实际上,北京观众对于莫扎特歌剧并不陌生,大剧院舞台上也不乏莫氏歌剧的踪影,比如早在2009年国家大剧院就曾经与香港艺术节合作推出了歌剧《魔笛》,2010年德国科隆歌剧院则带来了莫扎特的另一部代表作《唐·璜》,而在2013年大剧院歌剧节期间土耳其国家歌剧院则上演了国内鲜有一见的莫扎特歌剧《后宫诱逃》。8月15日晚,在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演出后,国家大剧院献上的独立制作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获得了全面好评,戏好看,唱好听,乐队表现出色,收获上佳的口碑同时也为剧院院藏剧目名册揭开了新的一页。
小舞台现大动作,首尝旋转式换景
原汁原味的舞台场景把观众带入17世纪西班牙古堡中 王小京/摄
不同于大部分歌剧作品宏伟庄重的制作风格,新版《费加罗的婚礼》以小见大,举轻若重,其明快、简约的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西班牙导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领衔的制作团队原汁原味地还原了二百多年前的欧陆建筑风情,墙体的纹饰、家具的雕花和服饰的线条都极尽真实,简约而古朴,低调而典雅。
随着第一幕大幕拉开,男主角费加罗和未婚妻苏珊娜的婚房近在眼前,人们发现在演出场地从歌剧厅移师戏剧场后整个舞台更有视觉凝聚力,同时舞台纵深明显减小,歌手经常可以在舞台最前沿表演,增加了与观众的亲近感,生动活泼的表演甚至令观众找到了看“情景喜剧”的感觉。而进入第二幕伯爵夫人卧室的场景后,长方形舞台变为三角式结构,灯光通过一扇巨型窗框极富层次地映入舞台。
第三幕伯爵府邸的舞台则延续了前一幕的样式,但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在舞台地面上多了一道弧形地槽。这一伏笔在第三幕结束后被揭晓,整个布景开始平稳旋转,场景从室内“转”向户外的花园。这让历来擅长无缝转场的大剧院歌剧制作在空间有限的戏剧场首次成功尝试了旋转式换景,让小舞台上实现了大动作。
中国组歌唱家惊艳全场,剧院管弦乐团大放异彩
国家大剧院新版《费加罗的婚礼》首演大获成功,由著名歌唱家沈洋、黄英、周正中、于冠群、王宏尧领衔的全华班演唱阵容可谓功不可没。其中,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约歌唱家沈洋首次亮相大剧院歌剧舞台,以精湛的演唱赢得各方好评。身着滑稽戏装、身材高大的沈洋在舞台上分外醒目,而他细腻、饱满的嗓音更是完美诠释了剧中机智聪慧的男主人公费加罗,他所演唱的包括《如果你想跳舞》、《再不要去做情郎》等多首咏叹调更是博得了观众热烈掌声。
有着“中国夜莺”美誉的著名花腔女高音黄英也同样出彩,她扮演的费加罗未婚妻苏珊娜惟妙惟肖,精巧玲珑的唱腔与活泼灵动的舞台表演更是与费加罗相映成趣。此外,扮演伯爵的旅欧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和饰演伯爵夫人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于冠群也成功实现了在大剧院歌剧舞台上的首秀,前者作为在英国皇家歌剧院崭露头角的中国歌唱家表现了良好的演唱实力,而2012年在大剧院荣获多明戈声乐比赛银奖的女高音歌唱家于冠群也同样发挥不俗。
同时,首次为莫扎特歌剧进行伴奏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大放异彩,在著名指挥家、大剧院歌剧艺术总监吕嘉的精心调教下,乐团无论从节奏、音色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十足的莫扎特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从开头著名的序曲部分便开始进入极佳状态,律动鲜活、层次分明的演奏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歌剧还引领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费加罗热”,本轮四场演出的门票在之前一周便告售罄,这在大剧院歌剧演出中可谓十分罕见,不少没有购得门票的观众十分希望大剧院能够增加场次。而在华人组的成功首演后,国际组阵容也将在16日晚粉墨登场,大剧院版《费加罗的婚礼》将持续上演至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