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专题

作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脚本: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出品/制作:国家大剧院

指挥:吕嘉
  导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
  舞美设计:朱利亚诺·斯皮内利
  服装设计:伊莱妮·蒙蒂
  灯光设计:韦尼乔·凯利
    编舞:亚历山大·潘泽沃尔塔

合唱: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主演:
  费加罗:沈洋、乌戈·瓜伊尔多
  苏珊娜:黄英、罗莎·费奥拉
  阿尔马维瓦伯爵:周正中、亚力桑德罗·隆戈
  伯爵夫人:于冠群、玛丽亚·皮亚·皮希黛里
  凯鲁比诺:王宏尧、让娜·库茹科娃
  巴尔托洛:关致京、陈佩鑫
  玛尔切利娜:张卓
    巴巴丽娜:李欣桐、孙婷

    安东尼奥:赵明
    巴西利奥:李想
  唐·库尔齐奥:刘乃奇

创作于1786年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堪称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该剧脚本由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三部剧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都是一脉相承的。《费加罗的婚礼》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处于“第三等级”的平民百姓地位的上升,歌颂了人民与虚伪贵族斗争的胜利。整体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在表达浓厚反封建色彩的同时,又突出了强烈又极富张力的喜剧效果。
  作曲家莫扎特耗费两年时间,精心为这部作品谱曲。该部歌剧的整体艺术风格保留了原作幽默机智又轻快活泼的基调,以愚蠢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聪明仆人费加罗间的鲜明对照为整体音乐描写基础,塑造了多个鲜活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充满活力与智慧的费加罗、优雅矜持的伯爵夫人罗西娜、聪慧可人的苏珊娜等等。而其中的《序曲》、费加罗的咏叹调《从军歌》、罗西娜优雅又矜持的《摇篮曲》,以及苏珊娜与罗西娜的二重唱等音乐段落,更是历经时代淘洗,成为了观众与乐迷心中永不退色的经典。
  《费加罗的婚礼》在1786年5月1日首演于维也纳伯格剧院,由莫扎特本人亲自担任指挥,但是由于此剧题材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来说过于先锋前卫,导致一些贵族大为愤慨,虽然皇帝本人极为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此后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该剧的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国家大剧院版《费加罗的婚礼》将于2013年8月15日首演,导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恰好成长于该剧故事的发生地塞维利亚,他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深切理解将为此版本注入原汁原味的塞维利亚城市风貌。同时,导演摒弃了权利、政治而选择了爱为主题,“爱”的元素发生在剧中所有人物之间以及舞台上的各个角落,不同形式和不同人物之间的爱随剧情发展而不断转换和升华,最终超越时空的界限,让人回味无穷。

伯爵府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正当费加罗欢天喜地地在准备婚事时,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假惺惺地曾经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斗一斗。另有一老管家玛尔切利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尔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正是报仇之时。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鲁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利奥,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序曲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是音乐会上最常见的莫扎特作品之一,相当完整而独立,充分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独有的轻松氛围。序曲节奏较快,充满生机动力,音乐效果辉煌。需要指出的是,序曲并没有从歌剧的咏叹调或别的音乐主题中直接取材,这一点在当时的歌剧序曲里较为特别,曲式也采用了奏鸣曲式。

如果你想跳舞
  费加罗和苏姗娜在他们的新房里忙碌,对伯爵把这间离他卧室不远的屋子给他俩感到很怀疑,费加罗想着如果老爷真的不怀好意的话,他也有办法对付,带着这样的情绪,他唱出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这首咏叹调用传统的“卡瓦蒂娜”(Cavatina)写成,短小精干的这首曲子情绪丰富,表达了费加罗捍卫自己权益的决心,声乐与伴奏为同样的节奏,产生了非常坚定有力的音响效果,体现了必胜的信念,而转至急板时的力量感、伴奏快速音阶不断向上的模进都体现了费加罗打定主意教训伯爵的状态。

我不知如何是好
  这首咏叹调通常由次女高音饰演的凯鲁比诺演唱,不过许多新制作采用假声男高音。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他对任何女人都能花心,看到苏姗娜后就唱起了这首热情奔放的咏叹调。咏叹调是活泼的快板,有趣的是强弱对比十分巧妙,弱起之后又突然作出强弱对比,仿佛少年情窦初开时猛烈的心跳。

再不要去做情郎
  这是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欢、最著名歌剧选曲之一。第一幕快结束时,伯爵命凯鲁比诺去军队服役,满心不愿意的凯鲁比诺情绪低落,这时费加罗规劝凯鲁比诺,唱出这段分节歌形式的咏叹调,让他不要天天想谈情说爱,讲究打扮,反复出现的主部音乐源自古老的士兵歌曲,雄壮的音乐让人想起军旅生活。《再不要去做情郎》这首咏叹调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费加罗音乐中体现出的诙谐、乐观、富有幽默感正是人物的特点。

求爱神给我安慰
    这是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第二幕里,伯爵夫人得知伯爵要抢占苏珊娜的初夜权,心情悲痛。女高音的音乐舒缓,旋律曲折,和声变化丰富。莫扎特喜爱用不同的调式来表达不同的哭声,这首《求爱神给我安慰》中,他用降E大调来华丽的渲染,咏叹调拥有长长的引子,安静和忧郁的情调上的小广板起到了十分出色的铺垫效果。咏叹调一开始是缓慢、低沉的,带有忧伤气质,向爱神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让丈夫回到我身旁,或者让我死亡,或者让我死亡”这句后半部分重复的出现,这表现出伯爵夫人内心强烈的痛苦,结尾音的延长带有更多的悲伤和凄凉。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这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咏叹调之一,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去,苏珊娜在一旁用吉他伴奏,情窦初开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唱出这首咏叹调。小夜曲风格的这首咏叹调情意甜蜜,后半部则用了一系列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描述出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的状态。感情更复杂。它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

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
  这是第三幕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长长的宣叙调讲述了内心的失望与不甘,甚至有愤怒的成分在内,既有对伯爵曾经爱过自己但现在追求刺激的控诉,又有自己不得不寻求女仆苏珊娜帮助的委屈。随后开始的咏叹调堪称全剧最优美的咏叹调之一,追忆了过去美好的时光,同时表达了希望用自己的爱挽回丈夫的心,长笛的伴奏恰到好处,烘托了回忆的美妙色彩。

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这首二重唱因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而闻名全球。电影中,安迪为了听听这首二重唱而宁愿被关黑监一个星期,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憧憬。歌剧第三幕中,这首咏叹调是女主角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两人一起写一封信,一起构思使花心的伯爵落入陷阱的计划,内容很简单,但是音乐旋律极为优美,两位女高音独特的音色在二重唱里营造出和谐的效果。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这是第四幕里苏珊娜的咏叹调。接近尾声时结局显现,已经是皆大欢喜,苏珊娜在情郎费加罗的怀抱里,用长长的宣叙调讲述了自己的喜悦之情,轻松的音乐也伴随着宣叙调的展开。随后苏珊娜的咏叹调在三拍子上吟唱,圆舞曲式的咏叹调饱含了对新婚之夜的期待,不管是描绘的玫瑰、青草、微风,还是耳畔细语,都充满了柔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