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红旗出瑞金,万水千山风雨行。
围追堵截等闲看,天翻地覆壮士行!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舞台,迎来了原创歌剧《长征》美声组。下面,就让我们从台前到幕后,全方位了解《长征》。
台前
幕后
工作人员们紧张忙碌的工作——
重温长征精神
7月1日晚,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拉开首演大幕。在当晚的现场观众中,有4位观众是国家大剧院从贵州遵义邀请而来的,他们是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党支部书记张云刚、返乡知识青年赵健,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纸房村党支部书记商建华、乡村客运司机游兴健。
7月2日,在“国家大剧院与遵义市党代表座谈会”上,4位远道而来的党员代表不仅听了歌剧《长征》演职人员用长征精神排演《长征》的过程,同时,国家大剧院纪委书记吕杰在捐款仪式上,代表29家参与捐款的单位以及歌剧《长征》的主创主演,将3万余元捐款捐给青杠坡村与纸房村。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党支部书记张云刚:
作为一名党员,通过这部歌剧,更让我坚定了信念与理想,要有团队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同时,我希望能将这部歌剧推广给更多的遵义观众。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纸房村党支部书记商建华:
看完这部歌剧,我很受鼓舞、很受教育,对我的工作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发挥我们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服务。
“《长征》现象”
前来观看《长征》的观众里,有党员干部、有军人、有教师、有医生、有文艺工作者、媒体人、有年迈的劳动模范、退休的老人、有普通的职员、有80后、90后、00后的观众。
还有他们:
国家大剧院从贵州遵义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和播州区枫香镇纸房村2个贫困红军村邀请来的党员代表;
有推着轮椅上90岁老母亲,专程从湖南赶到北京看《长征》的阿姨;
有即将踏上奥运赛场的运动员;
还有因为只买到一张票,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红色教育,守在剧院外等候,而让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己进入剧场看《长征》……
而富有史诗性的歌剧《长征》,令人动容的故事、从头到尾都好听的音乐、独具匠心的舞台呈现、歌剧演员、乐团、合唱团的精彩演绎,以及《长征》所展现出的革命先烈的理想与信念等,都让《长征》成为观众热议话题,早已一票难求的《长征》,已经悄然引发了“《长征》现象”。
观众说
曾于1960年当选为全国劳模的79岁老人:
这部歌剧太棒、太好了,能号召我们不忘初心,不忘国家的进步和辉煌来之不易,能够教育人民永远奋发图强,能够鼓舞年轻人为国争光。
来自四川的医生:
我开会来北京,想来大剧院看看,就买了这场演出票。之所以想来看《长征》,是因为我的大伯当年就参加了长征,可是在途中过雪山草地的时候牺牲了。新中国的成立有太多前辈参与奋斗,要感谢和铭记这些革命先辈的努力。
顺义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初一(11)班马斯扬:
《长征》充分地展现“行走的力量”,完美地将两万五千里长征再现于方寸之间的舞台,浓缩了长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几个重要历史事件,完整地展示了红军坚定的信念。歌剧《长征》中最感动我的场景是红军进入遵义城后悄无声息,为不惊扰百姓,不进民宅,而是睡在大街冰冷的石板上。天亮后,红军与百姓平等交易。这证明了红军不仅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更是一支爱人民的仁义之师。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一学生:
看完《长征》觉得很震撼,场面大,人物数量多。音乐非常用心,很细腻,很有代入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平伢子牺牲的那一段,还有洪大夫在牢狱中念信的那段,他们俩的牺牲更体现出了长征的艰难。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彭政委,他作为领导,有为其他队员考虑的风范,就算他受伤、生病了,也还要为别人着想,也要坚持下去。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红军精神,就是我看这部歌剧要学习的地方。
湖南理工大学管老师和她的母亲:
我母亲已经90岁了,行动不便坐着轮椅,这次是特地从湖南赶过来看《长征》,我们作为60多岁的这一代人,对于老的革命传统牢记在心里的,我特别感谢国家大剧院,能在“七一”的时候看这部剧。这部歌剧大气、震撼,让我们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教育,觉得不枉此行。我母亲看到中间都掉眼泪了,在革命烈士过湘江的时候,牺牲了很多同志,特别感动。(在采访中,管老师90岁的母亲也表示:“真好看”)
国家击剑队队员:
看歌剧《长征》深受鼓舞,我们马上要去里约热内卢参加奥运会了,我们会从《长征》中汲取拼搏的力量!
90后观众:
平伢子牺牲时说的那些话太感人。舞台上的演员们用艺术表演的形式再一次刺激了我们之前脑海中和心中对长征的印象。我特别喜欢开场幕上“长征”的标题,还有长征的路线图,大致描绘出长征的路径,其中有曲折,可能在那个地方我们经历了多次突围,艰难、不容易,这点触动了我。
来自英国的大学英语外教:
剧中讲述的虽然是80年前的历史,但我觉得,其中所表现出的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王先生 新闻工作者:
《长征》每一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是表现夫妻分别的场面,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到达遵义之后与百姓迅速融为一体的场面,还有残酷的战争场面,形式不同、主题不同,有的是感动、有的是震撼、有的是悲伤、有的是对未来的憧憬,都非常打动人心。
王女士 退役军人:
我看完特别激动,都哭了好几次,演得真不错,很感动。我觉得他们特别敬业,特别拼,不管是什么角色,所有人都在拼着自己的力量在演,可以说是带着长征的精神来演这部剧。彭政委与洪大夫诀别、《三月桃花心中开》、平伢子牺牲等段落很好听,高潮迭起,还有爬雪山的情景也让我感触特别多。我觉得看一遍都不过瘾,我也推荐周围朋友过来看。我觉得应该多排演这样的戏,多倡导正能量。
四川遂宁退休教师:
这次我特地买票从四川赶过来看长征,看《长征》给我的感受是“耳目一新”,以前长征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一个字长征“苦”,但是看了这部剧后,给我的感觉是长征也有情,家庭的情、夫妻的情、军民的情,战友的情,长征也是有情有味道的,这部剧非常好!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 史张:
演员们唱的特别好,我学过声乐,觉得唱段非常棒。我非常喜欢万霞的唱段《三月桃花心中开》,词美曲子也美,既有抒情的部分,又有弘扬和歌颂的成分。我出生于1987年。《长征》不仅让喜欢歌剧的人感到震撼,也让年轻人看得进去、能得到震撼。小学课本里就学过长征,“长征精神”不仅是我们党的精神,也是民族的精神、国家的精神,不畏艰难、挑战自我,这也是当下我们需要的时代精神。
某基金公司 王先生:
现在的80后、90后有很多都不知道长征是怎么回事,更不能理解什么是长征精神。我今天带我儿子来看的,我儿子才7岁,他看得很着迷也很好奇,一直问我问题,让我给他讲这段历史。所以说,文艺作品对年轻一代产生的影响和教育是自然、深入、而潜移默化的,文艺作品可以营造出这种气氛,激发现代人的情怀,也让年轻人知道今天和平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让年轻人更加珍惜。
通讯员:崔磊
摄影:王小京、凌风、肖一、甘源
编辑:刘雅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