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费城交响乐团的首席演奏家们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青年才俊一道,为乐迷献上了由“小”及“大”的莫扎特之夜。余温尚存,费城交响乐团又出“重拳” ,5月22日晚,音乐总监雅尼克·涅采-西格英首次率“费交”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带来了谭盾《微电影交响音乐史诗:女书》以及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的精彩演绎。当天上午,雅尼克与乐团团长艾莉森·沃格莫、谭盾一行 在排练前夕接受了媒体访问。
访谈+公开排练,雅尼克与北京观众亲密接触
不论是雅尼克还是费城交响乐团,对于北京的观众来说都不陌生,而二者也都是国家大剧院的“老朋友”——雅尼克曾两次登上大剧院舞台,而费城交响更是在2012年与国家大剧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担负起传递古典音乐艺术的使命。然而此番却是雅尼克首次以“音乐总监”的身份率领费城交响访京,对于众多乐迷而言,此行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熟悉的乐团和指挥,即将展现的却是崭新的“费城之声”。
身为“70后”的雅尼克此前长期担任鹿特丹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和蒙特利尔大都会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2012年在击败多位竞争者后,雅尼克被费城交响选为乐团历史上第八位音乐总监,由此,这支美国交响乐“百年老店”正式进入了“雅尼克时代”。上任不久,他便在德意志唱片公司发行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唱片。此外,雅尼克更是少数曾与郎朗、王羽佳、李云迪三位中国钢琴家均进行过合作的世界著名指挥家,这次更是首次与中国的作曲家合作,这让他在中国观众心中也多了一份亲切。在访谈中,雅尼克说:“我与中国音乐家的合作非常亲密无间,甚至和中国观众之间我也感到没有任何距离,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所以我很愿意和中国音乐家相互分享,也非常乐意站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国观众见面。”而费城交响乐团团长艾莉森·沃格莫则表示:“我们对国家大剧院有一种家的感觉,我们在这里都没有陌生感,这是源于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的团队都有共同的梦想,也愿意共同创造未来。”
访谈结束后,上午十点半,雅尼克与费城交响乐团在大剧院音乐厅进行了公开排练,为当晚的音乐会进行了“预热”。
谭盾《女书》京城首演,“费城之声”惊艳观众
此次雅尼克率领的费城交响乐团将为北京观众带来一系列重磅曲目,22日当晚,音乐会在著名作曲家谭盾《微电影交响音乐史诗:女书》的乐声中拉开了帷幕。
《女书》是谭盾在费城交响委约下完成并由乐团进行美国首演的作品,此次是首次亮相北京音乐舞台。这部作品也是作曲家历时五年,数十次深入湘西采风,收集了长达200小时的视频采访纪录后才孕育而生的作品。演出现场,谭盾大面积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全曲由13个部分组成,每一段都与一部微电影对应,从“女书”的渊源和传承,到姐妹之情、母女之情,再到女人漫长的一生,诉说了一部催人泪下的“女书传奇”。现场演奏的乐曲与微电影中收录的原生态女书吟唱彼此叠加、相互呼应,引发了观众们对这一古老濒危文化的深刻思考。值得一提的是,竖琴这件平时在乐队中作为“点缀”的乐器,在这部作品中却成为担任独奏的“中坚力量”。谭盾说:“竖琴是我心目中最女性的一件乐器,它是桥,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它像是一个历史的‘女声’,在叙述,在哭泣。”当晚,担任竖琴演奏的正是费城交响乐团首席竖琴伊丽莎白·海伦。令人称赞的是,雅尼克在这部作品上体现出来的深邃情感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诠释,显然,在演出这部作品之前,这位年轻的指挥大师已经做了非常详尽的功课,才赋予了音乐更多内涵,传递给中国观众更多的信息。正如同雅尼克所期望的:“我会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让谭大师的音乐直接和听众沟通,我们也会通过努力把音乐里的角色都表现出来,让它直接和听众对话。”
音乐会下半场,乐团带来的是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雅尼克在这部作品上也显示出了相当的自信。费城交响这支美国“百年老店”在“少帅”雅尼克的指挥下,提炼出了作曲家生命行将结束时的孤独哀泣,将作品的灵魂注入每一次乐队呼吸。“70后”的雅尼克,赋予了作品强大的精神力量,乐曲中的所有细节亦是在乐手们精湛的演奏里一览无余。当末乐章“哀伤的柔板”最后一个音落下,随着雅尼克将手缓缓收起,观众在意犹未尽的情绪中静默良久,才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表达着对雅尼克棒下“费城之声”的由衷赞美。
5月23日晚,乐团将以莫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与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的激情碰撞,作为此次北京之行的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