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一个十年,包括更早以前,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至少在演出这一块,还是非常缺乏的,虽然各个演出单位都在尽力运转,但是北京的演出市场从总体来说,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不令人满意,其中最重要的,是形不成一个业务上的高度,和商业上的良性循环。
大剧院的出现,使得我们在祖国首都的核心地带,有了一个地标性建筑,它跟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等一起,成为北京奥运周期中建设的闪亮明珠。但是大剧院的成就并不仅止于此,十年以来,硬件世界一流的大剧院,同样也做到了软件一流。大剧院以国家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肩负起了引领中国演艺事业发展的旗舰功能。大剧院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举办了大量的世界级演出这一项,由于大剧院的不间断的开拓,无论在艺术的原创、中国本土艺术的推广、演出标准的考量还是演出体系和剧院管理的建设上,我们都看到了长足的进步。大剧院的这种标杆作用,不仅仅带动了北京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辐射到了全国,他们的探索经验对很多后起的城市剧院有着良好的示范效应。
另一方面,对于观众来说,大剧院也不仅仅是去看演出的一个场所,或摄影留念的一个背景。大剧院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出的文化普及功能,平时不太为人瞩目,但每逢节假日,大剧院的各个场所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熙来攘往的人们脸上溢满的笑容,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幸福感的组成,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而他们常年坚持的文化下基层,更是把剧院的地标功能变成了移动互联。
如今的北京观众,比起十年前,幸福太多了。以大剧院为龙头,天桥、保利等大型演出场所不断做强,区域性的中小型演出场所覆盖全市,只要你想,几乎每个晚上都可以看到高水准的演出。文化北京的一个具体侧面,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期待着国家大剧院的下一个精彩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