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大幕一拉开,观众眼前看到的并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而是当今父辈们送自己的孩子走在上学路上。主创们用当今孩子们进课堂上第一课到放学这个过程,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放在课堂中,展现当今青少年传承小姐妹的精神。
总导演赵明介绍,“通过从进课堂到放学中间讲述小姐妹的故事的方式来结构,有里有外,戏中有戏,穿越时空。时代和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要寻找那份初心,寻找那份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激励了几代人,但是我们怎样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这是我们舞剧所思考的核心。由于时代的不同,人们追求价值观的方式就有所不同,形成的差别是我们舞剧戏剧冲突的一种体现,这是我在创作中找到的法宝。”
记者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演出中看到,当代父母和爷爷奶奶送孩子上学时的舞蹈显得特别卡通,而剧中展现的草原牧区中龙梅和玉荣与父母的互动则是原来美术片中没有的情节。整部舞剧亮点颇多,用演员演绎的羊群形象生动,而剧中的马舞更是以马鞍和马头琴等文化符号打造出独特的马舞场面。
总导演赵明说:“剧中所有学生的动作都是卡通风格的,这种风格源于当今社会的审美和青少年审美的追求,又结合了这个故事来源于美术片的特点。这些方面水到渠成地融入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最为贴切和准确的卡通风格。另外,蒙古族是一个马背民族,我在塑造马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马鞍,找到了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就找到了马舞的特殊表现形式。我们用马鞍的架子、马头琴和乐乐车等众多内蒙古民族的符号附着在马鞍上,进行马的演绎,就会很新颖很有特点。而对羊的刻画,由于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面对的题材又是羊,所以我要用人扮演羊,让舞剧更真实,让羊与小姐妹之间有一种亲如姐妹、亲如兄弟的感情,成为一种人性的沟通。同时,一定要强化小姐妹父母的角色,才能解释小姐妹的幼小、纯真和天真。母亲的形象和父亲的形象都是内蒙古民族的形象,代表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