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红艳)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看上去总是光鲜亮丽的,而它的幕后却鲜为人知。记者跟随大剧院的舞台技术人员,夜访华丽舞台幕后的故事。
8月18日19时30分,国家大剧院。平日,这会儿正是演出开场的时候,但当记者走进熟悉的歌剧院时,看到宽敞的舞台此时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工厂”,推动重物和敲打金属的声响替代了往日动听的乐声,在空荡荡的观众席上空回响。正在台上忙活的,是大剧院舞台技术部的14位装置人员,还有10余个临时雇来的工人。再过几天,由“世界第一男中音”里奥·努奇主演的歌剧《弄臣》将在这个舞台上演,按照工作排期表,他们必须在三天内完成装台工作。
“今天晚上,咱们争取把后舞台和侧舞台的装台进度往前赶一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舞美统筹刘峰正在布置接下来的工作。他的脸上几乎没有一丝倦容,如果不是别人告诉记者,很难相信他已经在这里连轴工作20多个小时了。刘峰的手上拿着一本《布景吊挂尺寸示意图》,A4纸打印的,有20多页。每一页上都标注着不同布景的安装示意图:“2号杆灰纱幕”、“假台口开合尺寸”、“6号杆第一道硬边幕”、“7号杆黑幕”、“17号杆弄臣家背景画幕”……外行人还真看不明白。“这是2009年《弄臣》第一轮演出时我自己画的,后来每次演出,都是参照这个来装台。”刘峰说,“这个比一般的平面图看起来更明确一些,即使我有急事不在现场,装置人员看着这个图也知道该怎么装。”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着自己的工作,有的负责吊挂布景,有的负责装置“城堡”,还有的在布置剧中“弄臣”的“客厅”。作为一部大型歌剧,《弄臣》的舞台布景非常复杂。刘峰说,所有道具都被存放在位于通州区的大剧院舞美库房,“我们拉了一宿,拉了30多次,才把它们都拉到这儿来。”
23时,装台进度基本完成了约60%。刘峰掏出手机给助手打了个电话,吩咐说给大伙儿订餐。“我们一般是在夜里12点多钟吃点儿夜宵再接着干,要不然肠胃盯不住啊!”他解释说,“我们估计得干到凌晨四五点钟,才能保障明天《弄臣》第一幕的对光工作。”正说着,一位装置人员走过来,指着已经高高挂起的一片布景:“刘老师,这钢结构有些变形了,升不上去。”听到这话,刘峰把记者撇在一边,赶紧走过去仔细察看,他吩咐说:“先爬上去试着校一校钢筋,不行就放下来,搁到地上踩平,还不行,再想别的办法……”“干我们这活儿,责任心得特别强,心得特别细,尤其是我这个岗位,晚上通宵干活时,我是最不能犯困的。”他一边说着,一边不时瞟一眼正在远处干活的装置人员,“一切尽在掌握,心里才踏实”。
不知不觉,时钟已经指向凌晨3时许。“这样吧,你们这一组先歇歇,一会儿早点儿到岗……”安排好下一步工作,刘峰回到他的办公室,又开始着手进行案头工作。在这间办公室里有一张不大的沙发,上面放着一床简单的被子。“我们基本上全年无休,一个月总要在这里住三五天。”2011年4月,由于4台剧目同期上演,装台任务很重,他曾在办公室里睡了半个月,“回到家,一岁多的小女儿都不认识我了。”刘峰说,等演出的大幕开启时,他和同事们就该“隐身了”。“到那时候,我一定回家,好好睡它两天两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