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陈佩斯出演“狱卒”

《蝙蝠》六月飞进国家大剧院

中国文化报



么红和陈佩斯

(作者 黑妹) 5月3日,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媒体见面会。伴随着维也纳圆舞曲的优美旋律,12位头戴面具、手持香槟的嘉宾,跳着轻盈的华尔兹逐一登场,现场展示了“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中热闹的宴会场景。虽然距离6月4日国家大剧院版《蝙蝠》首演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孙砾、么红等主要演员已提前“入戏”。发布会上,指挥李心草、导演史蒂芬·劳利斯、主演么红等共同解读了国家大剧院版《蝙蝠》的独特之处,一直备受关注的著名演员陈佩斯也借《蝙蝠》畅谈了对歌剧表演的看法。

符合中国观众胃口的歌剧

作为一部传世经典歌剧,《蝙蝠》最出彩的还要数它的音乐。全剧中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查尔达什等各式“施特劳斯式”的圆舞曲可说是凝结了约翰·施特劳斯舞曲音乐的全部精华。对于屡屡受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熏陶和浸染的中国观众而言,这部歌剧无疑是西洋歌剧中最合胃口的一部。

而在《蝙蝠》的故乡维也纳,就连出租车司机都可以哼唱出剧中琅琅上口的旋律。据说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在听完该剧演出后曾如醉如痴,激动得在森林中游走了三天三夜。在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蝙蝠》序曲的演出次数仅次于《蓝色多瑙河》与《拉德斯基进行曲》。而女主角罗萨琳德演唱的查尔达什舞曲《我故乡的歌曲》,女仆阿黛丽在舞会中唱起的《笑之歌》也都是歌剧史上脍炙人口的著名唱段,其中查尔达什舞曲还曾被改编为器乐曲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此外在第二幕终场,一直充当“看客”的奥洛夫斯基亲王邀请大家举杯,带领众人唱起“香槟之歌”,其场面堪比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著名的饮酒歌唱段。

国家大剧院版歌剧《蝙蝠》最大的悬念也来自于音乐。第二幕终场前的加演乐曲,按照惯例乐队会选择演奏一首约翰·施特劳斯的著名作品,舞台上的所有演员随之闻乐起舞,场面会无比欢腾热烈。该剧演出史上,《蓝色多瑙河》、《皇帝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都曾经在不同的版本中出现过,国家大剧院版《蝙蝠》中将选择哪部作品演奏,答案将在演出现场揭晓。

解决西洋歌剧的“水土不服”

除了无比动听的圆舞曲音乐,《蝙蝠》的故事也充满着喜感和笑料:一位理应去监狱服刑的伯爵、一位本该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一位谎称去探望祖母的可爱女仆,都卷入了一场早已设计好的报复游戏中,并扮演着他们并不熟悉的人生角色……尽管这部歌剧已经演出了100多年,但这一回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如何解决西洋歌剧“水土不服”的问题,依然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英国著名导演史蒂芬·劳利斯自有一套办法,全剧将采用原文演唱、中文念白的形式呈现。

史蒂芬·劳利斯曾为英国皇家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众多知名剧院制作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作品,其导演风格和舞台呈现具有非常独特的个人色彩,被媒体称为“新古典主义”风格。此前,他已经执导过3个不同版本的《蝙蝠》,但在此次国家大剧院版中仍然融入了他对该剧的最新理解和诠释。如第二幕的酒会场面,堪称是整出《蝙蝠》最重要的场景,不仅人物众多,情节也十分复杂,对于这个场面,劳利斯将使用“超现实”风格的处理方式,以此透视全剧的内核:当大家喝醉时,眼前会出现一些幻觉,比如墙会动起来、亲王的侍从变成了一只熊等等;同时舞台上还特别放置了哈哈镜反映每个人喝醉后的丑态……

让歌剧像话剧般耐看

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扮演的重要线索人物“狱卒”是本版《蝙蝠》的另一亮点。这个角色虽然没有唱段,却是全剧最有笑料的“大包袱”。“每个国家在上演《蝙蝠》时,都会邀请本国最有名的喜剧演员担纲这个角色。我们在最初敲定角色时,立即想到了从事喜剧演出已经30年的陈佩斯。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喜剧经验,而且对各类戏剧艺术也有着深厚的理解。”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挑梁饰演狱卒外,陈佩斯在剧中的另一个重要职务就是中文对白导演。在排练中陈佩斯严把表演关,将自己30年“浑身是戏”的表演经验传授给了歌唱演员,并且几乎是以戏剧演员的标准去要求每个歌唱演员。“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狱卒,却指导起达官贵人们如何演戏。”陈佩斯笑称。

陈佩斯说:“喜剧其实就是轻歌剧的父亲,我们看到当初莫里哀的喜剧中都是说一段然后加入了独唱、混唱、合唱,还有曼陀林伴奏,舞台上显得非常活跃,只是轻歌剧后来更多偏向于歌剧的风格。我希望这版《蝙蝠》不仅是部耐听的作品,还能像话剧一样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