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黑妹)自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一年一度的歌剧节正在成为国家大剧院最具标志性的艺术品牌。4月9日至7月9日,“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1”将如期与观众见面。在92天时间里,国家大剧院将以16台经典剧目、近百场歌剧讲座与交流活动,再次打造一场高水准、高规格的歌剧盛典。著名编剧邹静之、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连任“歌剧艺术普及推广大使”。
如果说第一届歌剧节意在“试水”,第二届重在“升华”,那么2011年的歌剧节就要开始与世界一流艺术节全面接轨了。除了继续保持前两届的规模与声势,本届歌剧节在诸多方面都力图超越。在3个月近百天的时间里,国家大剧院总共策划了16台、48场歌剧演出,包括9部歌剧与7场音乐会,在剧目水准、主创团队、演员阵容、专业化制作方面都比往年更进一步。今年歌剧节剧目的来源主要依托四个渠道:一是复排之前的国家大剧院自制歌剧,以保持这些自制剧目的生命力;二是创作生产带有国家大剧院品牌烙印的原创与自制作品,进一步激活国家大剧院的艺术生产能力;三是国家大剧院与国内其他艺术院团携手,联合制作歌剧剧目,带动中国歌剧产业的互动与发展;四是邀请国内外优秀的歌剧作品参与歌剧节,第一时间引入近年来的精品力作。其中,前三者的比例占到了整个歌剧节的70%。不难看出,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早已不是单纯搭台唱戏、请客进门,而是体现出极大的艺术孵化能力和品牌原创价值——在歌剧节的策划与生产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动。
《纽约时报》曾在2010年年底预言:“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西方歌剧在中国进入了繁荣时代。”
相比往年,2011年歌剧节的部分重心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之前歌剧节的最重磅戏码多是国外的名团名剧,比如2009年意大利凤凰歌剧院的《蝴蝶夫人》、帕尔玛皇家歌剧院《弄臣》、2010年莫斯科大剧院的《奥涅金》等,但在今年,国家大剧院独立生产制作的剧目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主打。本届歌剧节中,国家大剧院不仅将复排去年的《卡门》、《贾尼·斯基基》两部自制剧目,还将全新打造普契尼经典歌剧《托斯卡》与约翰·施特劳斯喜歌剧《蝙蝠》,并全新推出又一部原创歌剧——《赵氏孤儿》。这5部歌剧制作的吞吐量将再一次验证国家大剧院日趋成熟的艺术生产能力。旺盛的生产能力正得益于国际歌剧制作模式的实践与深化。今年的歌剧节中,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40余位艺术家参与其中,国外艺术家的比例更是达到了半数以上。全球各国的顶级艺术大师将为国家大剧院的自制剧目带来全新的理念、闪光的智慧和开阔的视界。
歌剧《托斯卡》主创团队中的每一位艺术家都有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等一线剧院创排歌剧的丰富经验,特别邀约的导演吉安-卡罗更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歌剧导演,这也是这位艺术大师首次为中国执导歌剧。而由西班牙国宝级男中音胡安·彭斯、当今炙手可热的顶级女高音妮可拉·拜勒·卡尔波内以及男高音阿奎利斯·曼查多组成的强大演出阵容也让这部戏更加星光熠熠。
将于6月上演的《蝙蝠》是约翰·施特劳斯传世的一部轻歌剧,虽然其序曲早已伴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而深入人心,但全剧在国内却鲜有上演。国家大剧院版歌剧《蝙蝠》将邀请英国著名戏剧导演史蒂芬·劳利斯执导,曾任2010年拜罗伊特音乐节《尼伯龙根的指环》的舞美大师弗兰克·菲利普·施略斯曼则将担纲舞美设计,为全剧打造具有超现实的梦幻场景。同时,《蝙蝠》将采用中文对白、原文演唱的方式,以便于中国观众理解和欣赏。我国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也将跨界加盟,扮演剧中最为出彩的喜剧角色。
继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歌剧《西施》之后,著名编剧邹静之、作曲家雷蕾这对黄金搭档再度联手打造又一部原创歌剧——《赵氏孤儿》。
除了一系列精彩的歌剧演出,国家大剧院还在2011年特别加强了对歌剧音乐会的策划,增加了歌剧音乐会的比例。
歌剧节期间,国家大剧院依旧会推出“经典艺术讲堂”、“大师面对面”、“歌剧爱好者沙龙”、“剧目舞美展”、“公共空间表演”等多种艺术主题活动,将国家大剧院打造成歌剧的海洋。
为了向更多人敞开歌剧的大门,国家大剧院在相关的票务政策上也将出台新政。今年歌剧节,国家大剧院将首次为提前购票的观众提供优惠:凡是演出开始2个月前购票的观众即可享受8.5折优惠。此外,每场演出都将开放30张学生票,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歌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