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十问《奥涅金》

北京娱乐信报

(记者 张学军)昨天,俄罗斯指挥大师捷杰耶夫到京,周五,他将在国家大剧院指挥乐团,给北京观众献上改编自俄国大文豪普希金同名诗体小说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对于这部大剧院制作的首部俄语歌剧,本报记者整理了十个与这部戏相关的问题,以便观众观剧。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奥涅金》?

答:《奥涅金》好像俄罗斯的《红楼梦》。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贵族青年奥涅金来到乡间散心,和青年诗人连斯基及其未婚妻奥尔迦成为好友。奥尔迦的姐姐塔吉亚娜热烈地爱上了奥涅金,但奥涅金一再拒绝她。因为误会,奥涅金在决斗中杀死了连斯基,远走他乡。在母亲的劝说下,万念俱灰的塔吉亚娜嫁给了公爵。几年后在舞会上,奥涅金和塔吉亚娜重逢,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她。尽管深爱着奥涅金,塔吉亚娜还是拒绝了他。乐评人周黎明曾这样形容成该剧:“一个富二代浪费爱情与生命的故事。”

2问:这部戏是普希金的代表作,生活中的普希金什么样?

答:普希金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从1823年5月到1831年秋,普希金用了8年时间写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年轻时的普希金常常出入舞会、剧场、赌场,以追逐女人为乐。1829年,婚前的普希金曾经在一位女友纪念册里写下他爱过的女人名单,共36人,称为“唐璜名单”。年少时的他经常惹是生非,常与人决斗,《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一章几乎就是写他自己。尽管如此,他的文学地位却是高不可攀。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给予《奥涅金》极高的评价,称之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3问:俄罗斯很多作品中都有决斗的场景,这种残忍的游戏是当时的时髦吗?

答:在《奥涅金》中,青年诗人连斯基就是在和奥涅金的决斗中不幸身亡的。据资料显示,决斗作为一种文化风习,大概兴起于欧洲中世纪早期,具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在15至16世纪期间,决斗逐渐在欧洲宫廷贵族和上流社会间流行开来。“决斗”的情节,在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4问:据说普希金和剧中的连斯基一样也是死于决斗?

答:有些评论家认为,剧中的连斯基其实就是普希金本人。普希金青年时代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歌颂1825年起义的十二月党人,后来被宫廷拉拢,消磨了反抗的意志。他的私生活也不幸福,因妻子的原因和一位法国流亡贵族决斗,重伤而死,死时年仅38岁。诗人死后,他的崇拜者,俄国另一位大诗人莱蒙托夫立即写出了《诗人之死》一诗,表达心中强烈的愤怒。但不幸的是,莱蒙托夫也是与人决斗死亡的,死时年仅27岁,距普希金去世不过4年。

5问:请介绍一下柴科夫斯基创作《奥涅金》的过程?

答:据记载,1877年5月,莫斯科大剧院歌手伊利莎维塔·拉芙洛芙斯卡娅提议柴科夫斯基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创作成歌剧。很快,柴科夫斯基就开始了创作。但他在1877年7月6日婚礼后经历的风波导致该剧创作停滞。7月底,柴科夫斯基离开新婚妻子,赴妹妹在乌克兰的庄园度假并继续创作。其后在柴科夫斯基赴瑞士和意大利游历期间,该剧的创作依然没有停下来,直至1878年1月创作完成,该剧首演后一炮而红。

6问:听说这次是马林斯基剧院首次与亚洲剧院联手制作歌剧?

答: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是有着两百多年悠久历史的世界顶级歌剧院。此次,国家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奥涅金》不仅是大剧院制作的第27部歌剧,也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一部俄语歌剧。这次联合制作更是马林斯基剧院200多年历史上第一次与来自亚洲的剧院联合制作歌剧。

7问:听说苹果是这部戏中的一个重要道具,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奥涅金》的舞台上,最抢眼的当属满台的苹果。剧情一开始是俄罗斯乡间的丰收时节,随处可见的红色和绿色的苹果烘托着丰收的喜悦气氛,同时也有另一种暗示。随着剧情的发展,舞台上的苹果渐渐地变少,到最后一幕只剩下男主角形单影只的一个人的时候,舞台上的苹果一个也没有了。该剧导演斯捷潘纽克解释说,苹果象征着爱情,随着剧情的推进和时光的流逝,爱会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女主人公的去世,苹果没了爱也就消失了。

8问:这部戏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答:《奥涅金》的舞台设计亚历山大·奥尔洛夫与服装设计伊琳娜·车列德尼科娃是俄罗斯顶尖的舞台设计大师,他们还是一对伉俪,在该剧中,他们试图打造一部“年代时装大片”。这部戏一开始人们的穿着极富色彩,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活力。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演员们穿的衣服会逐渐变成黑色直至最后的白色,这也预示着情感的变化。

9问:请介绍一下饰演塔吉亚娜的两位女主演?

答:这部戏启用了年轻的歌唱演员,演员很年轻很“养眼”。其中,扮演中国组塔吉亚娜的女演员是柯绿娃,而饰演俄罗斯组塔吉亚娜的巴扬金娜是马林斯基剧院年轻一代歌唱演员的代表,外形看上去很像安吉丽娜·朱莉。

10问:这部戏不可错过的经典唱段有哪些?

答:塔吉亚娜给奥涅金写信时的一段长达17分钟的“情书场景”很精彩,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变化。当然最有名的唱段当属连斯基在决斗前的唱段《青春的黄金岁月,你们到哪儿去了》几乎是每个俄国人熟悉的“咏叹”,此外这段令人断肠的旋律也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声乐比赛中唯一一首必选的俄语男高音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