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佳)一个听起来有些拗口的剧名《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其实是曾经红极一时的美国经典畅销小说《相约星期二》的台湾舞台版。8月3日至6日,这出在台北六度重演、笑着讲述病痛与死亡的剧作将登台国家大剧院,原小说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用自己与如今已在天堂的莫利教授的真实生命重逢历程,教会观众学会如何死亡、如何生活。
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米奇,时常感到的是空虚与彷徨,毕业16年后的他与老师在一个星期二第一次重逢,他是从电视上得知曾经的老师罹患绝症。而莫利教授面对学生却笑盈盈地问:“你来看我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想知道死亡的滋味?”全剧既是一对师生情感的角力,也是一个老师能给予学生的最后一堂课。阅戏超过千部以上的台湾导演杨世彭,在美国看到这出戏时,很少会流泪的他竟然泪盈双眼,在翻译这出作品时更是常常被感动得需要停下来平复自己的情绪。“剧中莫利教授教导米奇,如果有一些想对亲人说的话,一定要趁早说出来,这让我想起了我和父亲的关系。”虽然坦言开始时很担心这样一部讲述病痛与死亡的作品会赔钱,但缘分最终促成了该剧。“一个老导演,在他艺术生命的最后阶段看到一出好戏,决定把他呈现给观众,我相信这将是一碗很好的心灵鸡汤。”
全剧虽然仅有两位主演,但无论是“永远的江滨柳”金士杰,还是金牌主持卜学亮,几乎都是在用生命诠释角色。“渐冻症”这个普通人平日里绝少触及的医学名词,成了全剧的戏核。金士杰说,“我第一次看到渐冻症病人的真实录影带,就是莫利本人,当时他胸前挂着一副眼镜,可是试图将眼镜扶上鼻梁的他却屡屡失败,眼镜滑稽地东倒西歪在他的眼前,从胸前到鼻梁的小小距离对于渐冻症病人来说有如咫尺天涯。这个瞬间我永远不能忘记。”不过这样一个悲情人物金士杰却是按照喜剧在演,“这个老头的每一句话都会让人发笑,但是他的幽默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美丽的向着阳光奔跑的状态,足以让人感动。”
与金士杰搭档的卜学亮是不折不扣的综艺达人,剧中的角色米奇在短短2个小时经历了从青春的活跳悸动到事业高峰的市侩江湖,再到受师恩感化后的温稳柔和,层层心理递进让这个自称“一直以皮肉戏为擅长的我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心。演着演着,我发现自己也被剧本深深影响着,变得更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