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京剧《赤壁》将走“三国”

——国家大剧院新编精华版京剧《赤壁》六月底赴东欧巡演

中国艺术报

(记者 王新荣)开幕不到5年,国家大剧院屡屡为观众带来惊喜,创作生产各类精品剧目多达20余部,作为院藏经典大戏的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也是国家大剧院在弘扬中华“国粹”方面的倾力之作。6月29日至7月10日,该剧将远赴欧洲,在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布达佩斯和捷克布拉格三地进行巡回演出,这也是该剧面世以来首次在海外进行整剧展演。在6月20日于国家大剧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邓一江,该剧总导演张继钢,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刘胜利,携该剧主演于魁智、李胜素、李宏图、窦晓璇等梨园名家及后起之秀,与本次巡演地两座剧院的院长一同亮相,为《赤壁》的欧洲之行奏响了精彩的前奏。

新制作“欧洲首航”:响应文化“走出去”战略

《赤壁》是国家大剧院于2008年开幕一周年之际倾力打造的院庆大戏。该剧在牢牢把握京剧艺术精髓的同时,进行了大胆创新,巧妙融入现代审美诉求,尤其在视觉呈现与舞美布景方面出奇制胜,创意迭出,使全剧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意境和风貌。“不同于传统京剧剧目的观众群多以‘银发族’居多,《赤壁》吸引了很多传统戏迷以外的‘80后’、‘90后’青年观众。”张继钢说。不到4年的时间,《赤壁》已经上演11轮58场,创下观众10万余人次的演出纪录。这样的上演频率在国家大剧院20余部自制剧目中位居榜首,堪称国家大剧院“返场率”最高的一部“院藏经典剧目”。邓一江表示,此次该剧首航欧洲,是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粹艺术在海外的一次精彩展示,也将是中国当代文化精品走出去的一次尝试。

据介绍,其实在《赤壁》之前,国家大剧院的一系列自制剧目已经陆续接到各方的“橄榄枝”。如去年,话剧《简·爱》赴重庆、上海两地演出;大剧院版歌剧《图兰朵》赴韩国首尔巡演;今年3月原创歌剧《赵氏孤儿》又登上了香港舞台。“《赤壁》则走得更远,这表明国家大剧院创作生产剧目的艺术质量和水准,在获得国内观众认可与肯定的同时,也正在受到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和瞩目。”邓一江说。

刘胜利也表示,“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在82年前赴美演出至今,京剧虽然不乏在海外展演亮相的机会,但其中以剧情为主的文戏则很少见,新编戏与原创戏也很少。此次《赤壁》走出去,是新时代原创京剧的一个突破,对弘扬和传播京剧艺术,有着特别的意义。”

集结京剧最强力量:打造“精华版”《赤壁》

此次《赤壁》巡演团队总计将达到150余人,其中既包括中国京剧界领军人物于魁智、李胜素、李宏图等,也有新生代梨园代表张建峰、窦晓璇等百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组成的演出阵营。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京剧海外巡演,在近几年还比较罕见。

据邓一江介绍,此次《赤壁》巡演,筹备酝酿历时近一年。为了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充分领略京剧之美,国家大剧院早早便启动了准备工作,打造了专门为巡演而设计的《赤壁》 “精华版”。首先对剧本时长进行了浓缩提炼,使全剧节奏更为紧凑;作曲朱绍玉还特别“升华”了音乐与唱腔设计,原本豪华庞大的交响乐配器改为京剧乐队与民乐乐队的“混搭”,使全剧音乐更具民族韵味与中国意境。在人物唱腔的设计上,特别针对演员嗓音特色度身打造精华唱段,剧中每一唱段因此也更动听、更耐听。同时,考虑到传统欧洲剧院相对较小的舞台空间,国家大剧院在今年3月还派出专门的工作团队赴欧洲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的剧场条件因地制宜地重新调整了布景尺寸与技术方案,力求让舞台视觉呈现更加精炼、唯美,在相对较小的剧场空间中,让观众可以感受到全剧更为细腻和精致的艺术质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赤壁》欧洲巡演,主办方还将组织“戏迷团”一同前往。届时,“戏迷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将成为这一文化交流盛事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