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菲)6月15日下午,国家大剧院东展厅“舞·影——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摄影展”现场,北京舞蹈学院闫晶老师开展了“漫话中国舞蹈——兼及当代舞蹈作品的语言构成”讲座,这也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舞·影——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摄影展》的配套讲座。
该摄影展是继《舞·影——国家大剧院芭蕾演出摄影展》、《舞·影——现代舞蹈摄影作品展》之后《舞o影》系列摄影作品展的第三回。展览分为六部分:包括展示中国多元化的民族和民间舞蹈的“民族风采”;以中国传统舞蹈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来的古典舞“古典情韵”;取材于我国佛教故事的“宗教传奇”;中国特色、展示革命时期和当代军人的风采“红色经典”;和在大剧院演出过的“原创舞剧”《马可·波罗》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讲座中,北京舞蹈学院闫晶老师向观众介绍了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两个维度:历史的传承与当代的重构,并从远古时代的舞蹈讲起,将中国舞蹈的成长脉络进行梳理。她表示,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远古时代的舞蹈是生命的言说,周代的舞蹈是制礼作乐,汉代的舞蹈是乐舞百戏,唐代的舞蹈是自舞成风,明清的舞蹈是戏中之舞,近代的舞蹈则是职业舞蹈艺术的拓荒。接着,闫晶老师结合展厅内的摄影作品对中国舞蹈的种类和具体舞剧呈现方式进行解读,同时,北京舞蹈学院学生做现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