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与多明戈携手演绎威尔第经典作品

郑明勋 执棒“西蒙”30年

北京娱乐信报

  (记者 张学军)国家大剧院自制歌剧《西蒙·波卡涅拉》将上演,这是一部大剧院专门为大指挥家郑明勋和大歌唱家多明戈量身打造的大戏。据介绍,2014年,国家大剧院在邀约两位大师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西蒙·波卡涅拉》,而这部戏对于两位大师的艺术生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昨天,郑明勋在大剧院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聊起了他最欣赏的威尔第,聊起了他崇敬的多明戈,还为剧迷们上了一堂歌剧普及课。

  没人比我更了解这部戏

  “我指挥这部歌剧已经有30年了。30年前,我第一次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指挥这部戏,从而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30年来,我与全世界各种乐团合作在纽约、维也纳等很多地方的歌剧院上演过这部戏。可以这么说,现今的指挥家中,没有人比我对这部戏了解得更深入。”郑明勋表示,与一部艺术作品待得越久,你爱它就会爱得更深入。

  郑明勋为何对该剧情有独钟?他的解释是:“我非常喜欢威尔第,从一个男人的立场上,我非常欣赏威尔第这个人。而这部戏可以展示威尔第的音乐灵魂所在。威尔第的其他歌剧有非常吸引人的旋律以及美好的乐句,而这部歌剧可以展现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作曲家。尤其是在序曲和西蒙的主题音乐上,可以对威尔第有着深刻的全面的展示。”

  因为简单喜欢上威尔第

  郑明勋喜欢下厨,这也是以往记者采访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大厨”郑明勋也很乐意回答这类的问题。他笑着说:“很难将音乐和某种食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非常喜欢意大利的食物,他们的料理就是越简单越纯粹越好,对我来说,最新鲜的意大利面,就是最好的番茄和非常好的橄榄油,加上一点点香料和盐,这就是有着天堂味道的食物。”

  郑明勋表示,他喜欢简单纯粹的东西,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喜欢威尔第的原因,因为威尔第就是一个简单纯粹而又非常温暖的好人。他又打了一个比喻:“我个人比较喜欢番茄酱,但是‘西蒙’这部戏就像肉酱,但同样都是最简单、最纯粹的东西。”

  与多明戈20年前首合作

  既然这部戏是为多明戈和郑明勋量身打造,两位大艺术家的合作自然令人期待。郑明勋透露,事实上,之前两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20年前,我在巴黎执棒过歌剧《奥赛罗》,那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当他转成男中音之后我们就没有再合作过。”

  说到这位即将再度合作的大歌唱家,郑明勋的话语中充满着崇敬:“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因为多明戈的演唱是将所有最美好的音乐性和人性结合在一起,没有人可以像他那样演唱。”在歌剧的制作中,指挥家和乐团成员以及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有必要。但是郑明勋说:“我记得20年前,我和多明戈第一次合作的时候,我们之间不需要有语言和眼神的交流,只是完全在音乐上的沟通,这是与其他音乐家合作不同的地方。”

  郑明勋普及课最有张力的在哪儿?

  这些年,威尔第的《茶花女》《游吟诗人》等诸多歌剧被搬上舞台,而《西蒙·波卡涅拉》这部戏相对比较陌生,此番是首次与观众见面。于是,郑明勋试图对普通观众做一些歌剧普及。

  他说:“很难说这部戏有哪些特殊的桥段,它不像威尔第的其他歌剧,有很多有名的唱段。这部戏一共有五幕,其中最有戏剧张力的要数发生在议政厅的一幕二。西蒙这个人物有一些与威尔第非常相像的地方。威尔第当年在意大利做过一个职位不低的官员,很多人认为,威尔第的音乐对于意大利的统一可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西蒙是个呼唤和平与统一的人,在这一幕西蒙就在呼唤和平与国家的统一。所以说这一幕是这部戏非常重要的一幕。”

  郑明勋透露,原先在威尔第的第一版中,并没有这个段落,这是在首演25年后经过改编再创作时才有的内容。郑明勋说,他虽然没有指挥过威尔第当年这部戏的最原始版本,但是他曾经学习过那个版本,“30年前,我第一次执棒《西蒙·波卡涅拉》,我曾经学习了有关这部戏的一切。我也曾经去米兰一位出版商那里,拜读过威尔第的手稿。作为一名指挥家,你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了。”郑明勋有趣地说,他老婆甚至抱怨“你为什么还在学习?一辈子都在学习?”但是他说,自己想要做得更好,就必须学得更多。

  关键词 北京乐迷

  对于北京的乐迷而言,“常客”郑明勋可以说是一位老朋友了。十几年间,他几乎见证了北京古典音乐市场的发展,当然也见证了中国乐迷的成熟与成长。

  说到当年他第一次在北京登台的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15年前,我第一次在北京指挥音乐会,那是在人民大会堂的一场音乐会,现场观众很吵闹。当时,我指挥乐团演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音乐刚一出来,现场就是一片掌声,他们在表示我们听过这个曲子。”不过,郑明勋说,这么多年来,北京的乐迷变化实在是非常大,再也不会有聊天和吵闹声,观众的素质是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