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

安德烈·谢尼埃唱着咏叹“首访”中国

北京日报


《安德烈·谢尼埃》A组彩排 王小京/摄

  (记者 李红艳 韩轩)豪华的吊灯,气派的钢琴,还有沙发、红酒、烛台……大幕一开,观众仿佛就已“穿越”到了18世纪法国的贵族宴会大厅,目之所及,一派尊贵景象。昨晚,由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安德烈·谢尼埃》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第一次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这部真实主义歌剧的真实艺术魅力。

  歌剧《安德烈·谢尼埃》是意大利作曲家翁贝托·焦尔达诺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以18世纪法国真实存在的诗人安德烈·谢尼埃生平事迹改编而成。在这部歌剧中,翁贝托·焦尔达诺不仅巧妙融合悠扬的“牧歌”、典雅的“加沃特舞曲”,来描摹18世纪法国贵族生活,同时通过色彩丰富的配器、动人的咏叹调与重唱,表现诗人安德烈·谢尼埃与玛达莱娜、杰拉尔德之间的爱情纠葛。

  翁贝托·焦尔达诺的音乐风格极为多变,一场听下来,有太多环节都能“刺激”观众的听觉神经。比如,“牧歌”在歌剧第一幕的宴会上响起,合唱的声音渐渐变弱,悠扬的乐队伴奏成为此刻故事的“主角”,烘托了贵族生活的浮华气息。而当歌剧渐进尾声,即将赴死的谢尼埃与玛达莱娜激情相拥,“辛辣”的铜管乐器奋力嘶鸣,观众亦热血沸腾。之后,竖琴的声音突然响起,空灵的旋律取代了激昂的交响,静谧的场景冲淡了炙热的激情,气氛重归安详,谢尼埃与玛达莱娜的灵魂仿佛在天堂重逢。

  剧中的安德烈·谢尼埃,是这部歌剧诞生以来,男高音们热衷挑战的角色。但由于能胜任这一角色的男高音寥若晨星,也使得这部歌剧很少出现在舞台上。昨晚的演出,饰演安德烈·谢尼埃的男高音歌唱家卡曼·查涅夫,拥有辉煌的戏剧男高音音色,听着很过瘾。此外,女高音阿玛丽莉·尼扎等歌唱家的表现也很抢眼。特别是在第三幕,当饰演玛达莱娜的阿玛丽莉·尼扎在大提琴乐音的映衬下,唱起呼唤大爱的咏叹调“我的母亲被杀了”时,不少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该剧的舞美呈现也堪称真实。科伊尼伯爵夫人的别墅、奥托咖啡馆、圣拉扎尔监狱等场景,均在法国真实存在。舞美设计师经过严格考证,将这些地点以写实的手法搬上了舞台,如实还原了18世纪法国人的生活场景。当男仆戴着由马毛制成的“古董”假发鱼贯而入时,当贵族妇人们身着有200年历史的精致蕾丝所制成的衣衫翩翩起舞时,观众仿佛走进了历史发生的真实场景。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代入感极强”。

  该剧将演出至本月31日。今晚,莫华伦、孙秀苇、袁晨野等华人歌唱家将组成另一组主演阵容,唱响中国版《安德烈·谢尼埃》第一声。